图书馆员服务工作浅析

来源 :2016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尊重、理解人的基础上,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是制度管理的升华.首先,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真正主人,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图书馆服务应该向知识服务方面发展,图书馆满足您每一分钟的需要.有为才有位,面对读者应当做到"百问不倒.百问不烦".图书馆以服务读者为己任,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读者服务行为的主体,读者到图书馆寻找所需的文献信息,直接图书馆员接触,他们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服务态度等对读者的满意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图书馆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以一定的文献媒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读者知识信息需求的行为过程。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员与读者是服务行为的主体与客体,也就是说服务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图书馆员努力程度的客观表现(服务实绩)与读者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满意程度)。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教育人性化实践,往往更注重人性系统的整体考察,忽略人性系统的内在失衡,即恶性与善性之间、个性与共性之间、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二元"矛盾。首先,在当前教育中,从道德教育目的看,以培养具有清教徒般的纯洁、诚实、完全利他、无私奉献的人为鹄的,这显然是主张人性善的价值观。但从教育实践的手段而论,其前提假设是人性恶的价值判断。如果人性是善的,那么道德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引导学性向善;如果人性是恶的,那
教育学中国化,即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将外国的教育理论加以解读,并尽量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且能够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而中国教育学,即以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发展积淀,结合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完全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上个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许多中国教育学者一直将自己研究的着力点放在"教育学中国化"上,这些研究种类繁多,如:"费孝通的乡村中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等。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系统推动学校实践变革的中国教育学的典范,是重建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基因式内核。自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学发展的艰辛探索。从我国教育学发展中的经验积累、中国教育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以及学校教育变革的现实需要来看,建构直面生命的实践教育学应该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取向。在中国的教育学发展史上,从学习日本到学习苏联再到学习欧美,外国教育理论
会议
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理论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她们认为,课程内容隐含着明显的性别不公平,课程知识存在着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课程父权制、性别刻板化、性别偏见和对女性的忽略等。针对传统课程中性别不公平的问题,女性主义课程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课程观,即构建性别平等的课程、提倡多元化的课程、提倡关爱等。女性主义课程理论对西方课程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理论传入我国后,我国从西方女
西方教育学的学理指教育学研究者探究、认识了教育本质规律后在思维、语言上成体系、合符逻辑的学科反应。学理源于西方的"逻各斯"概念,逻各斯由赫拉克利特提出,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万物存在的客观规律、本质与言说。逻各斯的含义经亚里士多德的改造在西方的2000余年的发展中,仅仅保留了它在"万物存在的客观规律与本质"层面上的含义,直至晚近的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才跳出了亚里士多德立下的逻各斯的"理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技术革命膨胀化发展,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多元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多元文化需求,推进多元文化建设,深化服务改革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为适应湖北省经济发展新趋势,与人民文化需求新变化,湖北省图书馆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应该积极适应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乘上湖北省国际化发展的直通车,不断开展新的读者服务,促
文章在阐释科学方法的特征和科学研究的目的、分析我国教育研究中科学和理性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研究的三大品性:即求真、向善和唯美。文章分析指出,教育研究的本质是科学的问题解决,而教育研究的未来取径是:发现真问题、运用真方法、展开真研究、创新真知识。
会议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于满足人们的客观需要,而教育研究着或多或少这样的目的,知识的拓展或者问题的解决,这就引导这我们来关注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社会现实层面来考量,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研究存在很多复制,迁移的现象,教育研究的问题的价值性有待考量,故本文希望通过对问题及教育问题的内涵的梳理,探寻教育研究真问题的标准。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和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图书馆立法工作却相对滞后.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制定了一定数量的、适应当时情况的图书馆方面的法规条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起过很大作用,但由于这些条例、规范和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陈旧过时,且各属某系统、缺乏协调,已不
近年来,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实际,优化文献资源结构,根据小读者不同年龄的借阅规律和借阅需求,来制定馆藏的采编原则,将不同学科,不同载体文献针对不同读者加以组织、科学配置,使少年儿童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和力量,听到许多美妙的故事,分享许多令人欣喜、发人深省的思想、探求和思考许多重大的问题;举办少儿活动,在注重形式多样的同时,也重视提高活动的知识含金量.使读者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四面八方,乃至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