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乳突入路中乙状窦的应用解剖

来源 :第四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临床经乳突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在15具福尔马林固定国人成年头颅标本上逐层解剖,磨除乙状窦表面骨质,暴露乙状窦,统计高位颈静脉球、乳突导血管的出现率。测量乙状窦三处不同位置的宽度、深度以及与外耳道后上棘和后半规管的距离。 结果:33.3%的标本存在高位颈静脉球,乳突导静脉的出现率为93.3%。乙状窦在横窦一乙状窦交点,乙状窦膝部,颈静脉球上部的左侧宽度分别为(10.37±2.04)mm(6.84~13.12mm),(10.64±2.02)mm(7.20~14.00mm),(9.67±2.03)mm(6.30~12.44mm);右侧宽度为(12.06±1.94)mm(8.14~15.46mm),(12.18±2.18)mm(8.30~16.58mm),(10.27±1.94)mm(6.30~13.56mm);左侧的深度为(6.30±1.84)mm(4.02~9.74mm),(5.52±1.55)mm(3.54~8.58mm),(5.59±2.65)mm(3.16~12.22mm);右侧的深度为(8.56±1.56)mm(5.30~10.80mm),(7.81±1.48)mm(4.28~9.74mm),(6.81±1.88)mm(4.12~10.04mm)。乙状窦与外耳道后上棘的最近距离为(13.84±2.74)mm(8.26~18.82mm),与后半规管的最近距离(13.84±2.75)mm(8.64~19.40mm)。 结论:乙状窦解剖学变异较大,影响乙状窦前入路的应用,但对乙状窦后入路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上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10例上腹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的三维重建图像,分别研究了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依据肝内门静脉的常见分支类型、肝静脉的回流形式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国人肝段重新认识,提出一种新的门静脉肝段划分方法,并在横、矢和冠状断面上对国人
目的:报道极罕见的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病例。方法:经回顾性病例分析复习文献,探讨其损伤机理、术中所见及治疗。结果:1例为完全脱位,3例为半脱位。损伤机理可能与拇指高度屈曲位其背部直接受暴力,再加旋转外力有关。通常掌指关节完全脱位多有背侧关节囊破裂和侧副韧带的断裂,多发生于尺侧副韧带的损伤,破裂的关节囊、断开的尺侧侧副韧带和其尺侧拇艮伸肌腱滑落到关节间隙内,可成为难复位的原因。而掌指关节不完全脱位,
手部严重创伤常伴随手部组织的缺失,需要行游离足趾再造手指或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及重建手部功能,手术不仅复杂而且风险也较大,同时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和素质要求较高,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如何?是否满意?医生是否值得去冒如此的风险开展此类手术?鉴于此,本文对一例五指再造和一例手部脱套伤患者分别做了术后5年和3年的随访,现对其进行总结报告。
目的:评价1998年~2005年间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多段骨折32例的疗效。方法:对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或分义钉加钢丝或记忆合金卡环的方法治疗。结果:32例全部得剑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31例患者骨性愈合,愈合率97%,骨折愈合时间12~48周,平均24.5周。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钢丝是治疗肱骨多段骨折疗效比较满意的一种方法。
目的:应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肝的连续薄层冠状断面数据集。方法:经CT、MR扫描筛选后,选择无明显病变的成年男性尸体1例,截取其上腹部,按直立位置于包埋容器内,经明胶包埋和深低温冷冻后,在低温冷冻室内用数控铣床从前向后连续铣削,获得肝的连续薄层冠状断面,用数码相机逐层拍摄,获取原始数据,并输入工作站。结果:该例上腹部标本冷冻铣削后共获得层厚为0.2mm的肝连续冠状断面图像667幅,断面能够清晰显示
目的:研究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共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观测下列参数:(1)视神经管的长度和视神经管各壁及硬膜鞘的厚度;(2)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颅冠状面的夹角;(3)视神经管及视神经在眶口、管中部、颅口的垂直径、横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4)视神经管内侧壁的毗邻关系及视神经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关系。结果:视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断层影像学研究,为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及内窥镜鼻窦手术提供影像学数据,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0例(100侧)无病变成人尸头行视神经管区水平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测量视神经管的有关径线,观测与其毗邻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①双侧视神经管经线均值,右侧颅口左右径(6.46±0.70)mm,上下径(4.37±0.66)mm;眶口左右径(5.39±
目的:通过对国人颈椎干燥标本进行观察,对人颈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数据测量,了解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人类干燥颈椎标本进行观察,10例志愿者的颈椎CR片进行观察,对6例健康忠愿者的颈椎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观察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从干燥标本可见,颈椎椎弓根主体高于横突孔外界,从CR标本可见,双斜位片显示颈椎椎弓根结构清楚,椎弓根前方同椎体的中上份相连接,后方延伸线相交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方法:对66侧正常成人颅底高分辨率CT连续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颞骨气房体积,建立定位颈内动脉岩内段及其毗邻结构的参照系,对它们的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求出它们形态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受颅底的性别差异影响,颈内动脉垂直段在男性更偏外侧,水平段长度也大于女性。颞骨气化好,则颈内动脉垂直段更偏后移。颈内动脉垂直
目的:为临床内窥镜在乙状窦后入路中的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与方法:在15具福尔马林同定国人成年头颅标本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操作,内窥镜下观察桥小脑角。测量手术操作距离相关数据。结果:乳突导静脉存在率为93.3%,其走行曲折多与枕静脉的分支相交通。乙状窦后缘中点与Meckel囊内口、Dorello管、岩静脉一岩上窦交点、内耳门、舌咽神经、舌下神经、椎动脉的距离分别为(45.15±2.35)m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