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1980年至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nfe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必然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很大影响.对1980年和2016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人工解译获得两期土地利用图.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三江平原近4.2万km2表层0~20cm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分布情况,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空间对比,探讨近40年以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与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真菌在矿物、岩石风化和元素溶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中分布和生长着多种真菌,这些不同真菌在矿物和岩石风化,以及元素溶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为限定此差异,本研究从五大连池玄武岩风化土壤中分离获取了4种真菌,设计批式溶解实验,探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8℃、30d)4种真菌对玄武岩的风化作用,主要通过分析元素(包括Mg、Al、Si、Ca、Ti、Mn、Fe、Ni和Sr)的溶解速率和机制揭示
浮游植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它们在水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通过光合和呼吸作用来进行无机和有机碳的相互转变,同时协同氮的同化和代谢来完成系列生命活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在浮游植物细胞水平,碳氮代谢通过物质和能量耦合在一起.无机氮的同化不仅需要还原底物以及由光合作用和三羧酸循环(TCA)产生的有机碳骨架,还需要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及NAD(P)
流域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关联着区域/全球尺度的气候变化,同时受到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本次研究以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西江为例,通过时间序列的高频次样品采集和分析,揭示水文条件变化对河流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控制机制.
会议
长江横跨中国东西部,对其水化学特征的研究对沿岸用水质量监控与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无机常量离子、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TDN)、可溶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等对18年7月(丰水期)长江石鼓至宜昌段(全长约1740km)水体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离子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42-为主.
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水环境面临的重要挑战,并且中国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氮、磷是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性因子(Carpenter,2008),主要来源包括流域外源输入和内源释放.当外源营养盐输入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释放仍可能长期维持水体富营养化,如何有效控制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将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Conley et al.,2009;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因具有抗菌谱广、毒性小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和畜禽养殖业中,这些进入牲畜体内的兽用SAs大部分不能被机体吸收而随尿液或粪便排除,进而参与到环境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从而间接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潜在危害.因此,环境中各种SAs的控制及处理技术亟需给予大量关注.目前,国内外用于处理环境SAs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处理法与非生物
洞穴石笋稳定碳同位素(δ13C)通常用来反映植被变化和土壤过程,但是在通风效应明显的洞穴,其石笋δ813C反映的是气候变化.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在冬季洞穴空气与大气交换频繁的洞穴中,由于洞穴中的PCO2在冬季偏低,这导致滴水脱气和方解石沉淀在冬季偏多,使得这类洞穴的石笋δ13C记录了冬季空气循环的气候.然而,在其他的通风模式的洞穴中,其石笋δ13C所记录的气候又是怎样的呢? 基于此,对中国科学院普定喀
喀斯特关键带由于碳酸盐岩快速的现代风化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碳酸盐岩岩性的不同、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间层关系等构成不同的结构特征,导致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空间位置、小流域的喀斯特表层水的水文水化学可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应受到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缺乏详细的地质调查资料,小比例尺的地质图件和资料难以揭示喀斯特关键带结构组成的不同这一内因,多将水文水化学的差异性归结于外部条件的不同.
湿地生态系统是甲烷(CH4)排放最大的自然源,不同方法估算的湿地CH4排放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对生态系统尺度CH4排放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的认识不足,是导致估算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法能对特定生态系统地气间的CH4交换通量进行快速测量,通过这些连续的通量观测数据不仅能更准确地揭示CH4排放的动态变化,更能结合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