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碳氮耦合代谢分子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植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它们在水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通过光合和呼吸作用来进行无机和有机碳的相互转变,同时协同氮的同化和代谢来完成系列生命活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在浮游植物细胞水平,碳氮代谢通过物质和能量耦合在一起.无机氮的同化不仅需要还原底物以及由光合作用和三羧酸循环(TCA)产生的有机碳骨架,还需要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及NAD(P)H给予能量供应.同时,氮同化过程也为光合作用蛋白合成(主要是Rubisco)、光反应系统以及光合色素体的合成提供了氨基酸组分.
其他文献
土壤中活动态元素主要通过气体搬运、离子扩散等方式由深部迁移至地表,其含量在地表疏松介质中叠加,反映深部的矿化信息.壤中金属元素活动态提取技术于寻找隐伏矿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砂岩型铀矿均为隐伏性矿床,因此在寻找该类型铀矿时,采用活动态铀的提取技术进行铀矿靶区预测是一种较为简单、经济的方法.由于不同试剂对于样品的分解能力各不相同,采用单一的试剂很难有效的提取壤中活动态铀,因此借鉴前人学
矿区土壤环境中,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毒害作用.金是一种稀有的、惰性的贵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单质金在氯化物、硫代硫酸盐和有机配体等作用下可形成可迁移的金离子.例如,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改变土壤pH或产生的有机配体使金发生溶解.而微生物则可通过氧化还原硫化物和含铁化合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铵盐、硫代硫酸盐、氰化物、碘化物以及有机酸溶解金.金的硫代硫酸盐和氯化物是自然界中金的主要化合物
地球化学背景及其异常的圈定是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关键.以往的研究表明,元素的背景浓度在特定区域内会随岩性发生变化,在相同岩性区域内,可采用一致的背景和异常下限进行异常划分.然而,岩性边界部位地质情况复杂,不同岩性以未知比例混合,如何较好地对该区域进行异常划分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线性回归残差法.经查证,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随岩石类型发生变化.中国东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表明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采空区、选矿后遗留的冶炼渣等,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平衡(Lei,2015).目前中国有色行业冶炼渣产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冶炼渣仍以堆存为主,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Zhang,2016).研究基于有色冶炼渣制备用于矿山充填的胶凝材料将是"以废治害"发展的迫切需求.本试验研究开发基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核武器和核能发电的研发.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核废料的产生,这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其化学毒性和放射性也严重危害到了人类健康.铀作为典型的放射性元素和重要的核燃料,在各种放射性废物中大量存在.因此,研究铀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作为自然条件下普遍存在的成分,可以直接将铀固定在细胞内外,或者通过改变其周围的微环境如释放磷酸盐物质来间接影响铀的化学行为(New
水铝英石(1~2SiO2·Al2O3·5~6H2O)是一种典型的含水铝硅酸盐纳米矿物,广泛产出于表生地质作用所形成的风化沉积环境中.其单颗粒为硅氧四面体接于卷曲的似三水铝石片内侧形成的空心球,球体外径为3.5~5nm,球壁厚度约0.7nm,表面分布有直径约0.3~0.5nm的开口孔洞(Levard et al.,2012).水铝英石独特的纳米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大的比表面积(理论值可
硅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浮游生物之一,是水体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遗骸经沉积成岩作用形成富含硅藻无机壳体的岩石.硅藻蛋白石是硅藻壳体的矿物成分,为含水的无定形氧化硅矿物,属A型蛋白石.以其为主要成分的非金属矿石在工业上被称作硅藻土.近年来,系统研究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多个代表性硅藻土矿的硅藻蛋白石样品,以及基于多个水体环境中的硅藻或水体沉积物中的硅藻壳体样品,并结合硅藻培养模拟生物矿化
铝硅酸盐纳米矿物主要包括埃洛石、伊毛缟石和水铝英石.它们大多产出于表生地质作用所形成的风化沉积环境中.由于其粒度极为细微,研究难度大,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它们的结构、性质的研究开展得很少.近十余年来,随着高分辨显微-微区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其在纳米矿物研究中的应用,对上述纳米矿物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然而,对它们在地球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对这些特殊纳米矿物作为工业原料高效利用的可
中国红壤面积约21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7%,但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4.5%,以水稻种植为主,是中国农作物的重要基地(赵其国等,2002).中国红壤带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季节性水热作用循环强烈,自然风化程度高.受自然风化和人为水稻耕种的影响,红壤关键带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季节性改变,控制着土壤中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丁昌璞等,2011).其中铁是土壤中的主要元素及生命必需元素,联系着
真菌在矿物、岩石风化和元素溶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中分布和生长着多种真菌,这些不同真菌在矿物和岩石风化,以及元素溶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为限定此差异,本研究从五大连池玄武岩风化土壤中分离获取了4种真菌,设计批式溶解实验,探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8℃、30d)4种真菌对玄武岩的风化作用,主要通过分析元素(包括Mg、Al、Si、Ca、Ti、Mn、Fe、Ni和Sr)的溶解速率和机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