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观点中的建筑数学素质课

来源 :2018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建筑教育改革的外部动力以及数学教育的内部需求同时集中到了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两方面.因此,有必要在现实主义的观点下重新审视建筑数学课程,探索在其中推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其他文献
建筑学本科2年级建筑设计课是奠定学生建筑设计能力基础的重要环节.近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年级设计课教学团队结合学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外建筑教育经验,在课程中尝试搭建建筑设计全过程教学平台,以构建学生牢固全面的知识框架为目标,尽可能模拟现实设计项目的流程和成果要求.通过比对学生课程作业质量,可见明显教学效果.
针对楼市需求发生的变化,结合“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从改革理念及思路、教学实践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论述了“一个实际项目,多门相关课程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之教学探索的教学特点和成果要求,提出了中式住区教学的新思路,达到“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间却被认为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存在.精彩的空间从来没有消失,消失的是对空间的感知,缺少感知的空间就这样被任意遗弃,以至于生活中的人面对美好而视而不见.漫步生活,放大人的知觉,去听、去看、去嗅、去尝、去触自己生活的世界,关注生活中打动自己的趣味点,深入观察其本身呈现的特征,寻觅其虚实关系,进而通过改变观察的视角、视距、视高,改变观察的环境、改变观察
建筑设计教学必须以建筑的根本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对于建筑本源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求.本研究从分析问题入手,指出现阶段建筑设计与教学存在着对于使用者需求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培养“使用者本位”设计思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再以“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课程包的形式展开,逐步实现学生从设计师到使用者本位转换的设计思维的养成.
新媒体的发展对建筑学教学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需求都在发生变化.面对变化及产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环节调整.通过教学改革与探索,强调正确的建筑学习方法,完善学生对建筑基本问题的认知.实现设计思维方法与设计能力逐步提高的教学目标.
随着物质经济的日渐发展,社会需求对建筑师和建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不再仅仅关注平面图纸,往往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节能,健康,空间复合利用等.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设计题目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时,往往容易纸上谈兵,陷入空谈,而实践性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大四课程设计中以长租公寓设计为题,尝试探讨建筑学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方式
本文阐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基础教研室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空间构成”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渐进式训练构成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人体尺度、建筑材料等要素,完成构成二维到三维、抽象到具象的转换,并在各环节中融入建筑学启蒙阶段要求的基本技能培养,最终达到建筑学本科一年级的培养目标.
虚拟现实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建筑设计的教学中.虚拟现实与启蒙阶段的设计教学有效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设计的推进和优化,其最终成果也可以接受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参观和检验.在实践中发现,虚拟现实最有帮助的方面是帮助形成尺度观念,纠正想象中的透视变形,以及实现体验的自由度和互动等.未来的设计启蒙教学中,要进一步研究虚拟现实应该扮演的角色,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
两项关联与两项对立思考方法是将建筑设计教学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的尝试,本文以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三年级城市综合体长题课程设计为例,针对各设计阶段设置一组关联项作为主要研究问题的同时,配合多组两项对立的策略性思考路径,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积极反应,优化设计构思及深化过程和教学成果.
本文以同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评图中心”教学为例,对于如何在17周的“长题”教学中增加训练的复合性,着力提升学生的认知广度和设计深化能力,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强化中间,延伸两头”的“三段式”教学方法,以“场地认知”为先导,以“空间原理”为主线,以空间体验为辅助手段,并向建构与建造技术延伸,使学生掌握理性的设计方法,并提高对设计全过程的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