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和华南中生代高Sr低Yb和低Sr高Yb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时期(主要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出现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分布在北起大兴安岭、南达海南岛、西至山西-陕西东端-鄂西-湘西-桂西、东抵东海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从北向南可以大致分为3个岩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和华南区.华北区和东北区大致以华北地块北缘为界,华北与华南区的界线大致沿长江南侧分布.作者考察了上述3个岩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如果以Sr和Yb的含量为指标,华北区明显不同于华南和东北区:华北主要分布的是高Sr低Yb类型的花岗岩(大体相当于埃达克岩),而东北和华南区则以发育低Sr高Yb型花岗岩为特征.虽然高Sr低Yb和低Sr高Yb两类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但是,它们也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它们大都是Ⅰ型的,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系列。本文研究华北和华南中生代高Sr低Yb和低Sr高Yb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5158米的岩心主要由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超基性岩以及少量片岩所组成.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榴辉岩的围岩普遍经历了强烈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峰期超高压变质的矿物组合已完全被后期退变质过程中角闪岩相矿物组合所代替.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电子探针和阴极发光测试,发现主孔240件岩心中有137件(包括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样品的锆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已于今年3月终孔.从已发表的4500米钻孔岩心柱状图看来,正片麻岩占全部钻孔的1/2左右.此种情况,并非东海-地所特有,纵观整个大别-苏鲁地区,花岗片麻岩类也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一种岩石.因此正片麻岩的成因问题,是正确认识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江苏东海地区在构造上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南端.区内主要出露各种正片麻岩类,及斜长角闪岩,黑云母片麻岩,蓝晶石石英岩
针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内部和北缘的浅变质岩,前人曾断续开展了五十多年的专题研究,观点从传统的槽台学说到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在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以及地层古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和认识,将超高压变质带内部的浅变质岩与造山带北缘的浅变质岩系一起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来考虑,通过对这些浅变质岩与毗邻的超高压变质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对比,提出这些浅变质
近年来,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TEM)广泛应用于矿物显微结构及超微构造的研究,揭示了大量有关矿物精细结构的新现象,使矿物结构的不均一性、晶体缺陷、成矿地质环境及构造演化历史等研究深入到微米和纳米级尺度.金红石是(Rutile)自然界中TiO2分布最广的矿物变体,是变质岩特别是高压岩石的重要副矿物,前人对TiO2的高压实验研究表明,金红石存在四种超高压同质多形变体,它们分别为:①.α-PbO2 型T
环斑结构自1891年芬兰地质学家Sedoholm首次描述以来,其成因一直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已提出了多种机制,如出溶作用、岩浆的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岩浆上升时压力和水含量的变化等.然而,这些机制并不能解释环斑结构所有的成因问题.例如,出溶作用难以解释碱性长石的卵球状形态和奥-中长石外壳及多层外壳;岩浆混合是否适用于巨大均匀的岩基(如Wiborg)似乎也存有疑问(Romo et al.,1995
燕山地区侏罗-白垩纪存在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野外地质工作的证实,构造地质学研究表明燕山地区挤压构造的发育一直持续到早白垩世;这些事实意味着中生代时期燕山带地壳曾显著加厚.前人根据燕山地区中生代广泛发育具有Adakite微量元素成分特征的火成岩,推测包括燕山在内的华北地区东部中生代时期存在50~60 km的加厚地壳,我们根据早白垩世早期燕山地区发育的钾玄岩也得到当时地壳厚度达50 k
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主要的铁镁矿物,在研究母岩岩浆起源、成岩过程、后期热液作用及成矿元素富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前人基于黑云母主量元素特征对其成岩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利用黑云母微量元素组成来反演母岩成岩条件和成岩过程的研究则甚为缺乏或几近空白.近年来,随着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发展,使得对黑云母进行原位微区成分测定并获得高精度微量元素含量成为可能,因而可以有
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之间的时空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地球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特征组成,但其来源可以多种多样,形成机制也各有不同,主要涉及壳幔相互作用、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和酸性上地壳重熔等过程.虽然其最终来源都与地幔有关,但是无论是基性岩浆分异还是中酸性岩石重熔都涉及到单阶段或多阶段地壳过程.大陆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地壳部分熔融可
在板块聚合的过程中,大陆板块的深俯冲普遍导致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带和造山带下加厚地壳的形成.这种加厚地壳结构在尚未垮塌的造山带,如青藏(Spratt J E,et al,2005;Meissner R,et al,2004)、Alps(Ebbing,J,2004)、南Urals(Berzin,R et al,1996;Echtler H P,et al,1996)和南Trans-Hudons(Lewr
本文所称燕山西段系指河北隆化-天津蓟县一线以西,赤城-怀来以东,隆化-丰宁以南,河北官厅-北京南口-天津蓟县一线以北的地域.该区内于侏罗-白垩纪(燕山期)发育广泛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八达岭杂岩带、雾灵山-千层背、大海坨等著名花岗岩体.本文基于近年来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数据对燕山西段侏罗-白垩纪侵入岩的时间序列进行初步总结,并探讨其所反映的燕山带构造演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