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围术期肺栓塞的诊治及其原因探讨

来源 :2007全国首届肿瘤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g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围术期肺血栓栓塞(PTE)的诊治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间诊治的9例恶性肿瘤围术期肺血栓栓塞患者.结果: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4年间发生恶性肿瘤围术期肺血栓栓塞9例,平均每年2.25例,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例,乳腺癌根治术3例,甲状腺癌根治术2例,恶性淋巴瘤股骨转移股骨切除并同期异体骨移植术1例.平均发生于术后第6.5天.9例均得到螺旋CT检查的证实.本组病人早期诊断,及时用抗凝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可获得良好效果.结论:TE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其他文献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代谢功能的衰退有很大关系。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老年性改变及AMD相关病理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AMD的发病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遗传因素为主要的致病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染色体的异常可引起晶状体蛋白质的异常,晶状体蛋白质异常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关系密切。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是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局部动脉插管化疗即所谓的双介入疗法更是广泛应用于治疗胆管癌,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5例,采用三氧化二砷与高能聚焦超声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的方法,完成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中,获显效5例(33.3%),有效9例(60.0%),无效1例(6.66%);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 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ⅠB期以上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近期有效率58.8%,ⅠB~ⅡA期共计行40次介入治疗,ⅠB期有5例分期降至ⅠA期;ⅡA期有7例分期降至ⅠB期,ⅡB~ⅢB期共计行34次介入治疗,其中ⅡB期有6例分期降至ⅡA期;ⅢA期1例分期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兔的生存期并加以对比,探讨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及微波凝固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5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9只,即氩氦刀冷冻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微波凝固组(C组)、手术切除组(D组)和对照组(E组).观察肿瘤转移情况(肝内转移、肺部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种植转移)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73个病灶经两循环冻-融.术后CT或DSA复查并随访.结果: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53例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或瘤内酒精注射等综合治疗,随访1 ~ 20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除死亡1例,余均健在.CR 1例,PR36例,SD11例,PD9例.
目的:总结氩氦刀冷冻治疗肿瘤3580例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358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在CT、B超或手术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观察一般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处理措施。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出现在多系统和器官,一般程度较轻,对症处理即可恢复,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博骤停、哮喘发作、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及出血等。结论:氩氦刀冷消融治疗实质性肿瘤是一种简单、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的方法,但要注意预防
目的:建立心理干预模式,研究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入院一周内两组病人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评测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六周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重新评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植入后不同时间家兔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家兔3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2周、2个月及4个月三组,直视下在实验侧坐骨神经旁植入125I粒子10粒,对照侧植入无放射活性空粒子10粒.按TPS(Treatment Plan System)计划设计布源,90%处方剂量集中在所研究的坐骨神经局部.术后2周、2月及4月行双侧坐骨神经神经电生理测定及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