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式轴流风扇叶尖流动的PIV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V技术是一种测量叶轮机械内部流场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开式前缘弯掠轴流风扇进行PIV实验,将PIV实验数据和CFD内流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实验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实验中观测并捕捉到了开式轴流风扇的叶尖涡.文中根据实验得到的二次流速度矢量图谱讨论了叶尖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它为改善风扇性能和认识其内流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涡轮级由静子与转子组成.本文在非结构网格下,采用时间上二阶精度、空间上不低于二阶的高分辨率格式求解了涡轮级的三维流场,得到了与实验数据大体上接近的N-S方程数值解.数值计算表明:在非结构网格下本文所构造的双时间步迭代格式具有稳定、高效的特征.计算实践显示,本文用FORTRAN与C语言混合编制的三维N-S方程程序,能够用于涡轮级的三维流场计算.
提出了一种求解二维非定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组的全隐二阶时间推进和空间四阶差分紧致格式,在每一个时间步上,采用多重网格的全近似格式(FAS)加速其迭代收敛过程.利用该方法对驱动方腔流动问题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Re≥5000,本文在粗网格上(64×64等分和128×128等分)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定常层流解;对于Re=7500和10000,由于更多二次涡的出现,本文在25
在北航水洞通过染色线和激光片光技术对细长体绕流的非对称涡形成过程及其多涡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阐明了对称背涡产生非对称、高位涡脱落以及新生涡形成的物理过程,分析了背涡沿着轴向发展过程中在横流平面内的运动直至演化成复杂的非对称多涡系的过程.认为对称背涡截面流态发展到对称的单再附点型拓扑结构是产生非对称的前提,非对称则是扰动触发作用下对称背涡相互诱导作用失去平衡的结果.
通过对二维不可压缩NS方程的涡量-流函数方程组消去涡量而得到仅以流函数为求解变量的控制方程,从而使不可压NS方程的求解个数减到最少.求解方法采用本文提出的二阶精度的九节点紧致差分格式,因此无须对靠近边界的网格点作特殊处理.为了加快迭代收敛速度,采用多重网格加速技术.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国内外金属氢化物反应器开发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了金属氢化物反应器/床/换热器设计开发方面的进展,对金属氢化物反应器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指出了在金属氢化物反应器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动叶形状的细微改变,会对涡轮的反动度及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涡轮反动度,可以提高涡轮的效率.本文侧重于高压涡轮气动设计特点的分析.
本文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和粒子图像速度仪(PIV)对等宽度离心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了在不同工况下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相对速度矢量以及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分布.在旋转离心叶轮内部流动的测量中,对如何判断两种非接触流场测量方法(PDA与PIV)的数据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复杂旋转流场测量首先提出了初步的判断准则.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壁面射流激励对圆管内气相流动对影响.采用单方程亚格子模式对小尺度量进行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射流对瞬态拟序结构发展、时平均流向速度分布的影响.随着射流强度的增加,射流入口附近流体的回流现象增强.射流强度足够大时可以减小管壁处的切应力值.
跨临界CO系统节流机构特性研究一直是其应用推广的障碍.以节流短管为对象,试验研究了流量和节流短管上游压力、下游压力、入口温度以及几何机构的关系;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CO通过节流短管的半经验流量关系式,该关系式为系统设计和匹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跨临界CO节流短管流动与R134a显著不同:通过短管流量和直径呈指数关系,指数(2.73)大于常规制冷剂如R134a(2.11);所有试验条件下,流动均发
跨临界CO2节流前为超临界流体,节流前后的压差达7.0Mpa,加之其热物性与常规制冷剂明显不同,使得跨临界CO2节流相变过程比常规制冷系统复杂的多.本文以节流短管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节流短管流量和进出口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而通过测量节流短管沿程压力、温度分布的方法,分析CO2节流相变过程特点,掌握其相变规律,为进一步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系统设计提供指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