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价值核心观念的诞生与对古埃及文化性质的奠定

来源 :2012年中国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阿特是古埃及价值观念中的核心概念,统摄古埃及社会生活中一切方面,成为古埃及人判断一切的最高标准。法老的好坏,人生的价值,来世的结局,一切用得到标准的地方,玛阿特都成为终极的价值观。玛阿特的诞生是古埃及特殊文明环境与所处特殊文明时代的产物,其生存环境压力重与部落争夺压力轻之间的平衡,使古埃及文明在其形成之初呈现出英雄崇拜时代的绝对权力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武士特征。该特征随文明的进化演变成古埃及人的绝对价值观念,为后世三千多年文明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在对西方史学史发展长河的考察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被看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经历了19世纪所谓"历史学的世纪"近百年风起云涌的辉煌之后,西方史学也在世纪之交迎来了关键的一次转向.如美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鲁滨逊(James Harvey Robinson)于1912年发表《新史学》一书,宣称历史学也"需要一个革命",向传统史学发出了有力的挑战.即便是在西方传统史学堡垒的德国,以卡
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对"瘟疫"这一视角的导入,极大地颠覆了传统上自然与人文、自然史与社会史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新的解释框架被表述为:人类历史的生存样态取决于由"病菌的微寄生"和"大型天敌的巨寄生"所构成的双重寄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除了从总体上重新解释了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解释框架还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如下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为什么非洲的热带草原孕育了最早的人类却不能启动文明的进程?为什么文明只能
The ancient Greek and Chinese perceptions of foreign peoples invite comparison at some point.As a Chinese studying Greek history I cannot help wondering if it is by sheer coincidence that two of the m
自《隋书》以来,"拂菻"这一名词开始出现在中国史籍之中.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拂菻"是古代中国人对拜占廷帝国的称谓,但是在不同史籍的具体内容中,尚存有一些争议.以《宋史》为例,其中提到的"拂菻"与之前史籍中的记载颇有不同,因此国内外学者,如夏德、科尔多西、齐思和和徐家玲等均认为该"拂菻"应为塞尔柱突厥人,而非拜占廷.而另一些学者,如沙畹、陈志强和杨宪益等则认为该段史料中记载的"拂菻"依然为拜占廷帝国
Ammianus excursus on the Huns is one of the most conspicuous of the ethnic descriptions in his Res Gestae.Occurring just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of his thirty-one books, it is embedded in the
会议
With reference to his travel-narrative, the Relatio, this paper discusses Odoric of Pordenones record of his visit to China between 1324 and 1327.Starting his journey to the East in 1318 from Padua, t
会议
The study of ancient history in western Europe has always been connected with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reece and Rome on the formation of European culture.The critical study of ot
会议
Once no more than a rare oddity, comparative studies of ancient western Eurasia (primarily the Greco-Roman Mediterranean but also the Near East) and ancient China have recently begun to proliferate.In
会议
公元前5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的古希腊历史是希腊城邦文明由繁荣走向衰败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雅典帝国从巅峰走向衰落的时期,历来受到西方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是,记载这段历史的史料既匮乏又零散,因此从史料上看,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后期的伪色诺芬,又称"老寡头"(Old Oligarch)的批判民主制度的《雅典人政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本具有演说性质的小册子,是了解雅典民主政制以及当时希腊世界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
会议
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间地带,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曾在这里相遇交流相互模仿借鉴。亚历山大东侵及其后建立的希腊化国家里,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与中亚土著民族固有文明交融,混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绘画艺术体裁风格技法色彩等变化很大。本文就希腊化时期中亚壁画的艺术特征和形式等方面做点探讨以期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