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价值理论评析--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再审视

来源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整体视角出发,文章运用对比法对符号价值理论进行评析。一方面,研究认为,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实践视角出发,从当今资本主义知识垄断经济的变化入手丰富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尤其是自然属性上,他指出当今消费主要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社会属性上,指出消费需求已由客观功能需求转变为对比性需求。另一方面,文章同时指出,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整体性理解视角,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产生怀疑,最终抛弃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观。
其他文献
基于对货币和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史的考察可以证明:解释货币现象的最佳理论是劳动价值论,而非货币数量论。而对弗里德曼的重新解读,我们发现他的货币理论不但脱离了货币数量论的阵营,而且实际上是向劳动价值论阵营靠拢了。假如货币以稳定的劳动生产率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尽管货币数量不断增加,但物价仍会保持稳定,而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基于史实的结论对改进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避免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
基于分工和社会分工制度动态演进的视角,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维度揭示社会分工与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关系扩大和迂回生产之间交互作用、循环累积的内在机制。在纵向上,从考察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步互动发展中探索社会分工制度的历史演进规律;在横向上,从当代不同劳动分工形态共生并存和相互转化中考察社会分工制度的最新发展及其趋势,揭示和丰富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回答与社会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将权力精英和社会大众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冲突行为纳入到"斗争成功函数"这个分析框架内,来分析产权保护与社会流动率的大小对不同阶层之冲突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均衡解的分析来阐明当冲突达到均衡时的特点,并对冲突如何影响经济效率及模型推广的思路做进一步探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源远流长。自党的十三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进入"后改革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这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阶段要从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转变居民观念和行为方式、推进城乡经济社
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中,已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马、恩指出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农村工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动力;城镇化发展要经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最终走向城乡融合,融合变革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造农业和转变农民。
所有制性质在多大程度可解释部门间的工资差距,这个问题由于部门自选择的存在,存在质疑。本文从工资决定因素分析的视角,通过Treatment-effects模型校正样本自选择偏差,利用1993-2006年CHNS的五期面板数据分析中国部门工资决定中各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所有制性质对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部门性质对部门工资差距具有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由折价向溢价转换的分阶段特征,表现出了较强
中国模式是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实践成果,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评价。前改革时代中国模式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实现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作为一种经验、一种有待完善的经济模式,进入后改革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积累下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模式面临着挑战。面对挑战和变化,重新进行路径选择是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由此开启中国模式战略创新的新阶段,模式的战略创新是基于对前改革时代中国
较之那些直接以自然选择论作为制度变迁的逻辑基础的理论来说,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选择论是一种弱式的、温和的选择主义。但从逻辑上来看,它们都与理性假设存在着矛盾。而马克思的经济学则是以自然选择论作为制度变迁和阶级斗争的自然历史基础和自然科学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制度进化观包含了渐进变革和激进革命两种观点。西方制度经济学范式和马克思的制度范式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在未来经济学的制度主义大综合中,各个制度学派必然
本文旨在从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中探究他对利润率周期性波动的认识,认为马克思是从自己独特的个人观念出发展开研究的,他已经对投资和投机做了实质性的区分,并且特别强调了投资领域和投机领域资本家之间的依赖和制约。本文认为,正是所有资本家的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促使利润率呈周期性波动,这一观点是符合马克思的本意的。
国发[2003]18号文"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论断标志着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获得政府背书。本文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视角出发,探究房地产业的确立是如何影响城镇住房供给的,并提出城镇住房供给SSA的概念。通过对计划经济时期城镇住房供给SSA和住房商品化条件下城镇住房供给SSA核心制度进行归纳和比较,本文得出结论:政府调整并最终废除旧有住房供给模式,施行面向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