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北京教科院“院训”的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我国部分教育科研机构"院风"、"院训"的归纳和收集,学者对校风校训的研究成果,结合我院院训研制小组的研究和讨论,指出我院"院训"总体反映的价值取向,提出"院训"应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原则.“院训”设计的逻辑主线大致应含有如下几个要素:我院的功能职责,办院方向和愿景,教科院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语言雅正富有文化底蕴、突出我院特色和特征,以抽象为主兼顾长远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11760位北京市公办中小学校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初中二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围绕"总体满意度"、"师德与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水平"和"沟通与交流"等维度来展开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家长的年龄、学历、收入、户籍、学段和学校办学质量显著影响家长对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中小学教师在家长理想职业中位列第三,是北京市家长心目中比较理想的职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家长对教师的满意
社团活动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体验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的重要通道.目前学校松散薄弱型的管理制约了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社团活动中的隐形领导力,是破解当前学校社团管理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尴尬局面的路径.教师的隐形领导力意指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不可缺位;同时,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也不能越位,不能过于显性与张扬,应该兼具隐形与柔性的特征.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
通过对14位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叙事研究发现:1.中小学教师成长动力的发展规律分析是:新手教师成长动力来源于职业认同;骨干教师成长动力来源于研究与创新;成熟教师成长动力来源于桃李满天下.2.教师成长动力的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来源于对教育的热爱、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终身学习.3.教师成长动力的外部因素分析主要来源于学校管理者的支持与肯定、同事间相互促进、专家引领.由此提出提升教师成长动力的政府层面、学
通过梳理分析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情况和试点内容,揭示了改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和现实困难,提出从政治可行性层面,提高社会相关领域对实施校长职级制达成的共识,从行政可行性的层面,要大力加强教育、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等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实施校长职级制,从经济可行性层面,要加大财政的投入,才能保障校长职级制的实施,从技术可行性层面,要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制订北京市中
自1993年上海市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以来,职级制的改革探索已历经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体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1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但截至目前为止,对我国业已展开职级制改革各试点地区的政策经验总结还较少,这使得职级制改革缺乏明晰的政策路线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清楚界定"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北京"翱翔计划"梳理分析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一种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告诉人们,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宽容失败为前提,以社会责任为根基,以体制创新为保障的,为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根据笔者的文献整理和对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尼科尔斯学校的实地考察,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成果,剖析了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特点、我国学校责任教育的现状和美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式,本文依据笔者对一所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的实证研究,采用访谈法和文献法收集数据,使实证数据与理论观点相互呼应:与此同时,笔者检索了很多外文文献,使文章具有了比较研究的分析视角。由于本研究在
北京市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自20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兴起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办学机构的性质、类型以及功能等方面不断分化,办学形式和办学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呈现出明显的市场性教育机构特征.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机构,政府不能再沿用之前的统一管理方式,而必须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十二五"以来北京市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状况,探讨了其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
"十二五"以来北京市民办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变化,京籍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师资队伍依然薄弱,同时在政府部门管理、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存在弊病.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来,北京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参加升学考试、新增产业限制目录等多项新政策的出台,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北京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建构应用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与要求,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招生政策进一步调整,突出免试就近入学,并对对中小学及民办中小学的招生对象、招生程序等进行部署.这一政策的出台后,民办中小学招生中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进一步确定北京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民办中小学的招生对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全市统筹民办中小学的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