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民间服饰文化风格与地理环境关系初探

来源 :2010年“中国概念&创意产业”国际服饰文化暨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同是美的追求和享受,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文根据人类服饰与环境感应相协调的原理,分析齐鲁民间服饰文化体系风格的形成、变迁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同步发生的对应关系,指出适应自然是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的一个基本要求.齐鲁民间服饰文化风格的形成与齐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地理环境对齐鲁民间服饰形制、服饰用料、服饰色彩、服饰图案、发式及头衣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齐鲁大地古代发达的政治经济核心地理区位、历史上的移民运动及运河开通等历史人文地理环境才是齐鲁民间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和与时变化的根本原因.基于我国汉族服饰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极其薄弱的现状,提出今后应该加强服饰地理学科理论建设.
其他文献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三江侗族的民族服饰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濒临消失.本
本文基于海南黎族的田野考察,对海南黎族典型服装"贯头衣"进行分析及理论研究,将传统服装结构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从审美结构的角度剖析少数民族服装的审美情趣.借鉴相关美学概
浙江省宁波市交通局升船机站在1976年上半年将大通堰摇架式无极绳牵引的升船机改成了有极绳牵引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惯性过顶,革除了坝顶推力机构,取消了水下滑轮,承船运转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贵州黔西南黄平县为田野考察点,将(愅)家服饰蜡染图案作为一个文化因子,对其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在田野事实的基础上,作者运用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探
4年赚回3个厂 上海广电南非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非SVA)是由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设在南非的中方独资企业。《国际商报》近日对此作了报道。 SVA初期投资总
通过对清末民初马褂实物标本的测量与复原,首次发现古典华服连裁肩袖线存在向前中偏斜,平面结构呈现前身大于后身的现象.通过对衣片结构的模拟复原,运用平测和全息数据采集的
人类利用鸟类羽毛作为人体装饰的历史可谓久远.鸟,日晨而动,日落而息,在中国及世界许多地区历来被看成为人间与神界相联的通灵物而受崇拜,而其羽亦为古老的服饰用材.在中国传
衣夏季炎热,人体排汗增加。因此,老年人夏日服装应力求简便舒适。款式上,应宽松;色彩上,应素雅大方,白、淡绿、淡黄、湖蓝、瓦灰、银灰色可减少紫外线的吸收;质地上以吸汗透
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理地区扎染制品的发展现状的考察,总结出它现存的几种发展模式:扎染基地、小型扎染加工、家庭作坊式.并分别从扎染制品的产品附加值、个性化特征、品牌意识
九八年的许志安是历尽艰辛但又拥有美满成绩的一年,踏入九九年,安仔又要为雷颂德演出舞台副,而且更密谋了一连串的工作。“过去一年在乐坛可以说是大丰收,在各个颁奖礼亦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