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打造和谐校园

来源 :全国第四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一个好教师群体,我们的学校能发展到今天,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由于我们一直以来重视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建设,我校先后被评为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区巾帼英雄示范岗、区规范收费学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汇聚了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本质上,这是以「人」本位为中心,发展出的一种可大可久且深具「生命」追求的理想型文化,但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对「道」应有躬行实践于天下的现世情怀.那么,该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其本根又概括了那些内涵?今仅就其萦萦大者而述之外,亦将就其对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价值与意义,自中西文化差异互补的角度做一比较说明.
本文旨在论述运用资讯网路科技,作为阐扬中华文化策略.本稿首先将阐明文化系人类精神文明,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之表徵.因此凡是自外与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者,自不能生根并内化成为特定文明所认同之文化.因此本稿后续就在说明,当人类进入资讯时代后,所有之生活起居及社会活动,都开始与资讯网路密切结合,因此如何将既有文化实践,与不断发展改变之资讯技术相互配套,让吾人文化活动更加便利,使文化与生活及社会活动之结
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关系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其发展趋势将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式.中华文明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重要影响.2014年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充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是各区域、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借监、吸纳、同化、融合的结果.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或深度,中华文化就如渊博的海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古代华夏族群为主体的中国人,随着民族的迁移、争夺、戟争,不断地吸纳融入其他周遭民族的文化,成为多元丰富的华夏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底蕴.这其中,有许多的文化被保留,有些被修正,有些甚至被舍弃.被保留并发扬光大的文化,主要是
中华文化既孕育了现在的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又要求在现在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的基础上再创新一个新文化.不仅新时代需要新文化,而且新任务也需要新文化.创新一个新的中华文化,是为了满足中华民族复兴的需求.而现在,台海两岸的分离和分立状态,又是实现中华复兴的最大障碍.怎么办?创新一个两岸都可以共同认同和接受并且融化的新文化,是一条必经之路.没有文化的融合,就没有社会的融合.没有社会的融合,就没有经济的融合.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实现国家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所追求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全面"改革开放",提出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既调整与东欧、苏联等国国家关系与政党关系,也争取改善与发达国家关系,为中国国内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营造和平外部环境.邓小平提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两大主题,一个也没有解决的判断.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不
"师德自觉"是教师对自身历史地位及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师道和师德内涵的准确体悟,对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主动担当.师德建设不能仅靠外部规范,师德自觉是师德建设的内生动力.本文认为,教师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知是师德自律的前提,对为师之道的科学认知是师德自律的基础,对为师之德的全面认知是师德自律的根本.同时,弘扬传统师道,能够为师德自觉提供精神"培养基",为师德建设开掘精神动力;满足教师的利益诉求,
教育伦理,是以教师为核心实践主体的教育活动、教育关系的道德呈现和道德建构.作为一种源于实践、面向实践的道德呈现和道德建构,教育伦理的探讨和建构,必须从传统的康德式先验研究和先验设计转向教育伦理实践,必须将其核心和基点置于教育伦理现实转化的原动力——教师尊严这一原点.在教师尊严和教育伦理现实转化的二维坐标中,教师尊严是自变量,教育伦理现实转化是因变量,教育伦理现实转化的程度与教师尊严的获得感成正相关
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其内涵就是认真、刻苦、创新创造、不投机取巧、精益求精.从春秋时期的鲁班到现代的高铁科技,无不体现出这种优良的工匠精神.本文从职业教育角度,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其培育建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观点.
从本体论或伦理学视角来定义德性都窄化了德性的内涵.德性应该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力量与道德性在关系中的统一.教师的本质规定性在于教书育人,将教书育人的本质力量在师生关系中道德地展现则是教师的德性."能教"、"会教"和"道德的教"是教师德性的三个方面.合格教师的德性特征在这三方面表现的特征具有保守性、控制性和专制性;而优秀教师为开放性、灵活性和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