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左室心内膜起搏提高效应

来源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资料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这种以双心室起搏为基础的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方法,已成为心衰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明显提高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因心衰再住院率和各种原因的死亡率.然而,尽管如此,CRT仍具有局限性.研究发现,目前约30%的患者在接受CRT后疗效欠佳,即CRT无反应者(CRT non-response).影响CRT术后疗效的因素众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左心室(LV)导线的植入部位.CRT中左心室(LV)导线的植入主要是通过冠状窦(CS)及冠状静脉系统植入在左室侧壁或侧后壁的心外膜表面(即心外膜起搏),但是由于解剖异常,大约有5%-10%的植入失败率、不能达到理想的植入部位,同时还可能引起隔肌刺激。因此,目前术中LV导线植入的部位根据患者解剖情况不同较受限制,更多是选择植入方便的部位,而并非理想中的电生理学起搏部位,这可能导致临床效果欠佳。对于通过CS植入LV导线失败的患者,虽然通过外科手术植入LV心外膜导线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替代方法,但其创伤性大,手术风险和术后感染的风险均将明显增加。因此,近年来新提出的LV心内膜起搏(LVEP)方法就显示出其创伤性小,不受冠状静脉解剖限制、可选择起搏部位多等优点,同时,研究发现LVEP可提高CRT疗效。
其他文献
CRT无反应是长期以来心衰非药物治疗中关注的焦点.从增加CRT反应性的角度而言,临床中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首先是植入人群的确定,即确定CRT反应性较好的人群,包括疾病种类、QRS
会议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合并QRS间期延长的心衰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装置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策略.既往研究表明CRT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左室收缩功能,降
会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作用在目前研究中得到充分肯定,但植入CRT后仍有较高死亡率,且部分患者心功能虽得到改善
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发展十分迅速,为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无论采取哪种评估标准,仍有25%~30%的患者植入CRT后
会议
众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延缓病程进展,其作用的重要机制是通过控
会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公认的宽QRS波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仍强调QRS时限增宽是CRT适应证的必要条件.CRT治疗心衰的基本原理是纠正心脏
会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脏失同步患者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大幅度降低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目前对C
会议
50%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或无症状性左室收缩功能下降.长期的右室(RV)起搏会导致左心室(LV)重塑和功能障碍,这对于植入起搏器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患者也
会议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20多年出现的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最成功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25%~30%的症状性心衰患者.CRT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逆转心脏重构.但
会议
临床上可见突发而不能解释的晕厥患者,而且这些患者的心脏正常且心电图正常,在晕厥发作前没有任何前驱症状.这些特征不同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其晕厥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类似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