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越冬作物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原因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种植结构。为探讨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种植的影响,本文运用甘肃省冬小麦和冬油菜物候观测和统计年鉴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表明,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增温使越冬~起身、乳熟~成熟缩短,而使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延长。冬油菜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冬前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普遍推后,而冬前生长天数并没有明显变化;翌年返青后的物候期普遍提前,越冬~返青、抽薹~初花和整个生育期缩短,返青~现蕾、终花~成熟则延长。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冬油菜气候产量有所增加,而冬小麦气候产量则下降。陇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陇东南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而全省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北界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向西北扩展100~200km,适宜种植区的海拔比过去也升高了300~400m。冬油菜种植带向北扩展约100km,种植海拔高度向上提高了100~200m。
其他文献
本文确定的经验公式,H=T+0.02 U=0.8F,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热指数,其指数可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夏天的炎热程度。先以武汉近五十年以来的资料,证明其指数大小与真实的炎热程度轻重具有一致性。继而得到长江中下游以及周边地区夏季最炎热程度的地区依次是万州、丽水、贵溪、赣州、衡阳等。就省会及大城市而言依次是南昌、长沙、重庆和武汉。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造成桂西北地区暴雨的中高层影响系统有:南支槽、高原槽、副高脊线、副热带急流、高空
利用1960--2006年黑河流域13个气象站,地面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对该流域降水的气候年代际特征及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由于受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和不同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流域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南北差异很大,呈现为东南多西北少,但降水日数的年月分布和流域的地理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变化均呈波动性上升状态。同时,对2000年承担黑河流域分水的预报任务后,
通过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高山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生姜立体栽培科技扶贫试验分析,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温热等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为当地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基于GRAPeS模式三位变分同化系统发展出了一个能够同化沙尘浓度的同化系统3DVAR_DUST。以此系统探讨了沙尘浓度初值对模式预报的沙尘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入沙尘浓度初值后,模拟的地面沙尘浓度分布和单站PM10浓度演化均有明显改进。
在能量平衡估算蒸腾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大气水势和叶、气阻抗的估算,建立叶水势的遥感估算模型。应用CI-301光合作用仪观测的作物生理参数和气象参数,验证了遥感叶水势的反演精度,以及叶水势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和作物生理干旱响应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遥感反演的叶水势是反映作物干旱情况的很好指标,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作物生理干旱特征,也能够反映气候干旱特征;反演的叶水势的相对误差在3.2%~17.3%之
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与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正在联合发展的ACCESS(Australian Climate Community Climate Earth System Simulator)计划中的陆面过程 模式—CABLE(CSIRO Atmosphere Biosphere Land Exchange,Kowalczyk et al.,2007[1]),用Ngo-Duc[2]等订正过
植被指数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干旱状况,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植被活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利用卫星数据充分研究。为了更好理解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以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为例,利用1982-2003年旬合成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80年代以来陇东地区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数据,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候因子之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植被指数对干旱
蒸发量是研究水分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利用甘肃省4个不同气候区代表站1971-2000年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各站潜在蒸发量及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各站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各站潜在蒸发量及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30年来,从暖干区向冷湿区,蒸发皿蒸发量依次从明显的增加趋势逐渐转变为弱的减少趋势;湿润区潜在蒸发量
本文利用最新L波段雷达在敦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区敦煌,在夏季典型晴天,对流边界层可以高达3700m,这远高于一般地区1-2000m的高度。这一结果表明在西北干旱区的确存在类似低纬度的深厚大气边界层,这对于天气气候模式的改进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