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澳大利亚CABLE模式对于中国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与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正在联合发展的ACCESS(Australian Climate Community Climate Earth System Simulator)计划中的陆面过程 模式—CABLE(CSIRO Atmosphere Biosphere Land Exchange,Kowalczyk et al.,2007[1]),用Ngo-Duc[2]等订正过的NCEP/NCAR全球1°×1°格点数据作为强迫资料,模拟了1950—2000年的全球陆面过程特征。模式的输出结果时间间隔为6小时,格距为1°×1°。本文初步将CABLE模式的模拟结果与目前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其他模式和一些观测资料的结果从进行了比较。从分析结果看来,在能量、水和碳循环等陆面过程要素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尺度方面,目前的非耦合CABLE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同时,对于目前比较关注的河流径流和土壤湿度等水循环问题,CABLE模式在模拟我国的长江、黄河中下游的河流径流的量级和变化趋势方面,由于河流的不同部分结果与观测结果略有差异。期待在将要加入的河流径流方案的CABLE模式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滨州市1971-2000年降水、气温、湿度等资料,解析滨州市干旱化趋势。发现滨州市降水量每10年减少26mm。升温达0.3℃/10年,夏秋季温度升高,其中90年代比70年代高出0.5℃以上,特别是冬季竟高出了1.4℃。这与全国乃至全球变暖趋势一致。通过对滨州1971-2000年观测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计算,滨州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已呈现出年降水量总体上持续降低、气温总体上持续升高,且当地水热平
本文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只有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相比较,结果表明,在高层加密云迹风之后,对气压场产生影响,从而使得风压场进行调整,加上高空动量下传,对飑线的整个系统产生影响,使雷达回波看起来更加清晰,模拟的暴雨强度和落区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缩小了降水和大风的虚假区域,增强了降水
采用1960-2007年冬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的43场暖区大降雪天气对应的高空、地面资料和地面降雪量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欧亚范围内中高纬度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即欧洲、贝加尔湖的长波脊是形成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的大尺度环流主要特征,它们为暖区大降雪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频繁活动的极涡是在这一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形成暖区大降雪的天气尺度系统,极涡在50-75°N,60-100°E范围内
决策气象服务关系到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近年,在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在科技进步、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决策气象服务效果也在稳定提升。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最大程度上挖掘决策气象服务的潜力,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作者在多年决策气象服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决策服务效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1、要在提高预报准确率上下功夫;2、要在加强气象灾
本文确定的经验公式,H=T+0.02 U=0.8F,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热指数,其指数可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夏天的炎热程度。先以武汉近五十年以来的资料,证明其指数大小与真实的炎热程度轻重具有一致性。继而得到长江中下游以及周边地区夏季最炎热程度的地区依次是万州、丽水、贵溪、赣州、衡阳等。就省会及大城市而言依次是南昌、长沙、重庆和武汉。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造成桂西北地区暴雨的中高层影响系统有:南支槽、高原槽、副高脊线、副热带急流、高空
利用1960--2006年黑河流域13个气象站,地面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对该流域降水的气候年代际特征及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由于受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和不同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流域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南北差异很大,呈现为东南多西北少,但降水日数的年月分布和流域的地理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变化均呈波动性上升状态。同时,对2000年承担黑河流域分水的预报任务后,
通过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高山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生姜立体栽培科技扶贫试验分析,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温热等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为当地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基于GRAPeS模式三位变分同化系统发展出了一个能够同化沙尘浓度的同化系统3DVAR_DUST。以此系统探讨了沙尘浓度初值对模式预报的沙尘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入沙尘浓度初值后,模拟的地面沙尘浓度分布和单站PM10浓度演化均有明显改进。
在能量平衡估算蒸腾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大气水势和叶、气阻抗的估算,建立叶水势的遥感估算模型。应用CI-301光合作用仪观测的作物生理参数和气象参数,验证了遥感叶水势的反演精度,以及叶水势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和作物生理干旱响应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遥感反演的叶水势是反映作物干旱情况的很好指标,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作物生理干旱特征,也能够反映气候干旱特征;反演的叶水势的相对误差在3.2%~17.3%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