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城镇滨水空间重塑策略--以万州为例

来源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最高水位由原来的66米上升至175米,对库区城镇的滨水空间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在短暂的几年内,库区城市实现了百万移民的搬迁,迎来了城市滨水空间形态的巨变,城市滨水空间建设面临着水位变化后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目前,库区滨水空间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受到水位提升的挤压,失去原有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库岸硬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滨水文化的淡化,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设计层面梳理滨水空间,建立山水格局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三峡库区中心城市万州滨水空间城市设计这一规划实证提出了几个具体对策;调整用地功能格局、梳理城市山水格局、治理消落带景观、塑造景观环境等重塑滨水空间的策略.
其他文献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UBM)技术制备的GLC 薄膜,分别在海水及纯水润滑环境下对比分析其摩擦学行为。选取1N、2N、5N、10N、15N 和20N 的不同载荷以及1Hz、2 Hz、5 Hz、8 Hz 和10 Hz 的不同频率组成实验点,分别在海水及纯水润滑介质中完成特定频率载荷条件下的摩擦实验,利用接触角测量方法测定GLC 薄膜在摩擦过程前后表面粘附功的变化,结合磨损率计算数据分析其摩擦过程。摩擦
根据理想摩擦表面模型优化固体润滑薄膜表面模型,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结合低温离子渗硫设计制备了Mo-C-S复合固体润滑膜.采用X 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谱仪(Raman) 、纳米硬度计(Nano-indenter) 、俄歇电子能谱(EDS)和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薄膜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是具有硬质亚表层支撑软质易滑移表层的Mo-C-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不同铝含量 (0-2.2wt.%) 铜铝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以及亚表层结构,结果表明磨损量首先随着铝含量增加而减小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着铝含量增加而增加.所有样品均形成稳态磨痕亚表层结构, 即由严重塑性变形的纳米机械混合层(Nanostructured mixing layer,NML) 和超细晶组成的动态再结晶层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
研究了氮气流中,以氧化物粉末(PbO,B2O3,ZnO,Fe2O3,TiO2,MoO3,NiO,CuO 和PbMoO4)为固体润滑剂,Ti3SiC2 自配副室温至700 ℃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流中,Ti3SiC2 自配副的摩擦系数维持在较高的值(0.9),且基本不随温度和滑动距离的变化而变化;Ti3SiC2 栓和盘的磨损率分别为10-3 mm3/N m 和10-2 mm3/Nm,且不
如何获得具有优异高温润滑性能的固体润滑材料是解决航空航天技术中高温苛刻工况下运动部件润滑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多种氧化物润滑剂中,钒酸银、钼酸银晶体结构均为含有弱Ag-O 键的层片状结构,但钒酸银因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 可作为一种新型高温固体润滑剂(≥700℃).本研究采用机械合金化与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含有0,5,10 和15 wt.% 钒酸银润滑相的NiAl 基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与摩擦学
聚酰亚胺作为综合性能优异的工程材料,在国防事业中有着极大的应用.目前关于聚酰亚胺在常温,低温及超低温环境下得摩擦学性能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而在高温环境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报道较少.一般的热塑聚酰亚胺树脂,以国内品牌YS-20 为例,其长期使用温度在200℃.为了提高聚酰亚胺树脂的耐热性能,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了热固型聚酰亚胺树脂的研究.尤其是以苯乙炔苯酐封端的树脂材料,与降冰片烯二酸酐,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不同PbO 添加量的Ti3SiC2/PbO 复合材料,考察了Ti3SiC2/PbO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PbO 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当PbO 添加量为15vol%时,Ti3SiC2/PbO 复合材料硬度约为8GPa,抗弯强度为480MPa,抗压强度为1645MPa.在室温-400℃,PbO
在阐述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互动关系模型,并构建了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甘肃省2000—2011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度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但仍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采用自相关和滑动平滑法进行预测分析表明,未来几年内,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
近年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区中的“真”街区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修旧如旧的仿古街区,丢失了历史街区尺度感的同时也丧失了历史街区中存在的独特文化.千城一面的蓝瓦灰墙、似曾相识的大体量商业建筑、喧闹的商业步行街,这些元素如固定模式般的被融合到历史街区中.这些元素在不同时期内也有着表现中的侧重,如全国仿古步行街的兴起、上海新天地的成功等因素都带动着保护观念的变化,在变化之后,使得全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也
随着我国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的加强,劳动力输出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赣州全南县龙源坝镇返乡创业推动针织产业集群发展现象的剖析,认为: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这一群体资源,争取并扶持他们返乡创业,是边缘小城镇实现产业突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返乡创业人群建立的产业集群不是孤岛式的发展,而是与产业的策源地建立和保持着“前店后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