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制氢作为一种可持续替代的清洁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暗发酵生产氢气的方法产氢速度快、反应器设计容易、可利用废弃生物量等特点,成为生物制氢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酵生物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菌种方面,除了对现有产氢菌种的深入研究外,还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建立产氢菌种库;在氢酶的研究方面,已逐步从基因确定、功能研究拓展到基因工程构建高效产氢菌研究;而在与废弃生物量处理相结合的反应过程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不同种类的废弃物的产氢和高效产氢反应器上。本文还初步总结了目前对发酵制氢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评价,并将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对发酵制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看法。
其他文献
通过PCR的方法实现了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DAAO)和6-His多肽基因的融合;将融合基因连接到质粒载体pET-28a,经过菌落PCR筛选得到了重组质粒pET-DAAOHis ;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 感受态细胞, 得到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DAAOHis 。分别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DAAO 和BL21(DE3)/pET-DAAOHis进行
以放线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 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好的突变菌株。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 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细胞生长和产角质酶的影响。通过诱变和优化发酵条件,突变菌株的角质酶活与细胞干重(DCW)分别达到8.7 u/mL和2.4 g/L,比同样条件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7 倍和28%。
建立了一种优化膜生物反应器操作条件的方法。以操作费用最低为目标,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估算污泥处理费用和供氧费用,获得合适的设计参数。一般情况下,污泥处理费用和供氧费用随操作条件改变的变化规律是相反的:即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的增加,污泥处理费用减少而供氧费用增加。因此,存在最优操作条件使总操作费用(污泥处理费用与供氧费用之和)最少。假设进水COD 为400ppm,流量为300m3/d,污泥浓度变
本研究利用从市政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中分离驯化得到的混合菌种进行生物膜水解-好氧组合工艺降解活性艳蓝KN-R 的实验。考察了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菌种对活性艳蓝KN-R 的生物降解特性,比较了单独厌氧、好氧及生物膜水解-好氧组合工艺对KN-R 的生物降解性及脱色率。结果显示,染料浓度300 mg/L,COD3000 mg/L 的印染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COD 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9.4﹪和
磷脂类物质在改善微生物细胞膜的膜透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其在微生物代谢调控发酵方面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在发酵法透明质酸产品生产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30kW 的循环流化床(CFB)上进行了三种中国西部煤的燃烧实验,考察了加煤口位置,分级燃烧和空气过剩系数对NOX 和N2O 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CFB 燃煤系统由提升管和下行床构成,提升管主要用于粉煤燃烧,下行床主要用于固体床料循环或粉煤热解。粉煤分别自传统的一次空气分布板上方和下行床的上部两个位置加入。结果表明,对本研究采用的三种煤,降低一次空气化学计量比和空气过剩系数均可有效降低NO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方法制备L-DBTA 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表面聚合过程对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有很大影响。40℃时实验研究表明:L-DBTA 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具有优良的优先透水性能,20﹪乙醇-水溶液的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分别为1
在酶膜反应器中进行汽爆麦草的批次酶解基础上,进行半连续酶解实验,考察不同补料时间、补料方式和补料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连续酶解中,间隔24h 补加16g 汽爆麦草二次时酶解效果较佳,平均每单位酶量可产生0.024g 还原糖,比批次酶解的0.014g 提高了71%,同时单位底物消耗的纤维素酶量从批次酶解的20IU 下降到11.1IU。
采用聚砜超滤膜作为基膜,在其表面覆盖一超薄聚乙烯醇(PVA),制备得到了复合纳滤膜。本文以染料溶液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基膜截留分子量、聚乙烯醇浓度以及交联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截留分子量为50,000 的聚砜基膜上涂敷浓度为1.0wt%的聚乙烯醇溶液后,然后与戊二醛交联剂反应2min,在70℃下热处理10min制得的复合膜性能较好,该膜在0.6MPa 下对0.2g/L 的二甲酚橙(Mw=
后置烧焦管出口的气固分离器是实现FCC 后置烧焦管式组合再生工艺的关键设备之一。在对气固分离机理系统分析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心与惯性协同作用的新型气固分离装置。以FCC 平衡剂为物料,对由9 种不同结构尺寸的分离器中优选出的最佳结构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系统的性能测试。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主要由再生器 800mm×12000mm、后置烧焦管 200mm×10000mm 及烧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