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金属结构材料轴压柱相关稳定承载力直接强度法

来源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7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总国内外关于非线性金属结构材料轴压柱相关稳定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创建精细数值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验证可靠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材料归一化屈服强度、应变硬化指数、几何初始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对相关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稳定承载力的直接强度法修正计算公式,对建议公式的可靠度分析表明其满足国家标准GB 50068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钢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这些实践环节对钢结构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对部分课程内容的理解,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实践和运用,科研训练对构件的屈曲有了感性认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条件下,为了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需要探索特殊时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小疫情对教学活动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本文基于疫情防控期间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钢结构》等课程的远程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与教学条件,提出了融入创新教育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远程教学方案,旨在实现特殊时期高校专业课教师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作用.
根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要求,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特点,以全局性、多元性、前瞻性、创新性为课程优化目标,对《钢结构原理与设计》课程进行了"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钢结构建造的基本设计流程为课程主线,与模块化专题讲座及seminar学术研讨教学相配套,设计了立体化教学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付诸于实践;对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构建了评教、评学、回访等全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对两届本科生的教学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钢结构设计课程在技术与非技术性方面为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按照该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在常见钢结构类型设计方法以及课程设计教学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通过引入郑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索承网格结构工程实例,在分析索承网格结构施工过程问题符合复杂工程问题特征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汇报和
基于计算机技术,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钢结构节点三维模型库,该模型库采用Autodesk Revit高真实度建模、Web3D高保真输出、SDK建立共享端口的技术路径,进行模型的构建和共享.学生可以在互联网PC端或移动网手机端随时随地任意翻转查看模型,同时可以拆分模型,进一步展示节点的构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钢结构节点的构造.
在新工科和金课建设背景下探讨钢结构教学改革的方向,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钢结构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同时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针对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建筑工业化发展为契机,进行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探讨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发现混合式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措施,可供同行借鉴交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而课程达成度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本文围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原理,以《钢结构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为例,制定了该课程的评分标准量化表,分析该课程达成度评价实施过程,通过详细数据评价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力的达成度.
为进一步研究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一个局部单层的三层多跨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为原型,取左边跨带有K形偏心支撑的三层框架作为试验子结构1,取右边跨带有Y形偏心支撑的单层框架作为试验子结构2,进行了缩尺比例为1/2结构模型的远程协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子结构各层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消能梁段的腹板处,以剪切变形为主。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侧移角分别为1/610和1/20
将连梁截面作为变量研究连梁与墙肢连接形成的耦连作用对联肢钢板剪力墙稳定与变形的影响.取一实际工程的足尺6层联肢钢板剪力墙作为原型,改变连梁高度与腹板厚度,利用Abaqus进行单调与往复加载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连梁产生的耦连作用有减小外柱受压从而减缓结构失稳的作用,连梁截面高度的增加(高度不超层高的1/4)利于结构抗剪承载力的稳定;1/50与1/30位移角可作为划分正常使用、生命安全、防止倒塌三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