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镇墓神兽研究

来源 :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镇墓神物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镇墓神物中的镇墓神兽,这类俑像从质地上来划分,可以分为木质镇墓神兽俑和泥质镇墓神兽俑两种。对11件镇墓神兽所属墓葬的年代讨论来看,墓葬年代均在初唐末期至盛唐时期这个时间范围,说明泥质镇墓神兽在唐灭高昌置西州后近半个世纪才开始在高昌地区流传、使用,并持续到盛唐末期。在这两个时期,通过传承、融合并有所发展、创新,阿斯塔那墓地随葬的镇墓神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吐鲁番地区是西域和东方交通的门户,为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争夺的交通要冲。高昌本为车师人故国,到汉朝时为戊己校尉的驻地,此后被北朝各代先后管辖。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灭麴氏高昌国置西州,并推行与中原相同的军政体制。从此,吐鲁番地区成为唐王朝经营西域的大本营,并处处留下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印痕。
其他文献
An essential aspect of trade and economic life is a system of standard measures.The more valuable the commodity to be measured, the more important it is that the measure should be precise and accurate
会议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Maitrisimit Nom Bitig)是一部长达二十八品(包括序品和1-27品)的大部头佛教文学译著.是研究西域文化史,包括维吾尔文化史、宗教史、哲学思想史、文学史、翻译史、戏剧史和古代语言的珍贵文献之一.根据发现地区,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有两种版本:为20世纪初德国“考古队”从吐鲁番胜金口和木头沟古遗址中所获得的“吐鲁番本”,共227叶(454面);是1959年维吾尔
尼牙子家族的土地买卖契约,从清光绪十七年(1891)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每件契约的契文及申官立案、税契程序都比较完整,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乃在整理这批契约文书的基础上,对于清代特别是清王朝晚期,土地买卖契约的具体程序和规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这些程序和规定的变化,以及这些演变的意义等作出考察。表明从土地买卖制度变化的基本方面看,在由清末向民国的变革转化过程中,新疆与全国的大政方针基
淝水战役后,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北方地区出现割据纷争局面,河西地域集团开始走向独立发展道路.凉州土著官吏与前秦派遣流官之间,在关于河西政治归属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分歧,形成"保据自守"与"立勋王室"两种意见.吐鲁番出土《白雀元年衣物券》,为研究和判断前秦统治河西及高昌地区情况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但是对文献资料、考古材料的不同运用和解读,导致学术界在关于"白雀"年号归属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因此在前辈学者
唐代军事文书是唐朝宫府公文,是研究唐代西域史(军事史)、西域军防体系最直接、最可信的史料。《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是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文书篇》分类、定名、断代、题解、注文等,是经初步研究文书得出的,是文书本体学研究范畴;《研究篇》15篇论文是8位作者从不同视角综合研究唐代军事文书的成果。而创新性和系统性是其学术价值的基本体现。创新性是本课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创新性分
分析了新疆鄯善洋海墓地殉马、出土皮囊、出土木旋镖等情况,认为出土于洋海墓地一号墓地的三件皮囊如果是马球,那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马球实物,吐鲁番洋海一号墓地根据墓葬埋葬形式、相关出土器物类比及相关器物的碳十四测年等综合判断,据考古学家吕恩国认定出土皮囊的墓葬年代当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也就是战国晚期。这样就比东汉最早记录马球的《名都篇》,比唱婉、陈楠两位先生收藏到的六块浮雕画像砖的年代早500
也迷里古城遗址,是辽蒙元时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即西辽创建的都城、蒙元时期窝阔台汗国的都城,在新疆辽蒙元时期考古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集颅骨的年代又推测在蒙元时期(1206-1368年),对这一时期居民的人种进行分析,自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研究。通过对额敏县也迷里古城遗址墓葬出土颅骨进行分析,从采集的人骨可以分辨出有两个男性和一个小孩个体,其中2012EYMl号是壮年一中年男性个体,2012EY
为了推动学术发展,本文主要是对有关高昌回鹘佛教艺术的三个问题,即"高昌金刚力士的嬗变"、"北庭西大寺分舍利图"和"奏乐婆罗门补考"做补充研究,补证一些资料.另,"梵天劝请与五髻乾闼婆"是笔者新的考证与研究,一并发表.本文的四个题目补证,从中都明显地看到龟兹佛教及形态的印记。特别是“梵天劝请”题材在高昌回鹘佛教中的发现,说明某些小乘思想还在影响回鹘佛教,十分珍贵难得。联系回鹘文小乘思想《弥勒会见记》
吐峪沟K18(对应克莱门兹第6)是在吐峪沟东区北侧的中心柱佛殿.2010年8月作者带照相家(铃木迅)和助手访问了吐峪沟K18,用可见光和红外线拍照。回国后通过电脑处理,图像恢复得相当好。为了观察模糊的壁画和题记,红外线照相是考古学者和美术学者常用的方法。透过薄泥土,红外线认出泥土下的轮廓线。如果红外线拍照的效果不够的话,用照相修饰软件来进一步强调和明显化轮廓线是很有益的办法。要想获得轮廓线的信息,
新疆史前宗教考古发现许多与神秘数字"七"有关的遗存.崇"七"文化习俗在中亚许多民族的历史中都存在,并且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代.结合民族学材料,本文认为中亚地区广泛存在的"七"崇拜文化现象,追根溯源,与这一地区原始人类的灵魂观以及宇宙观有密切关系.对于宇宙结构的认识,是原始宗教产生的重要根基,原古人类认为宇宙有多重结构。灵魂观念是一切宗教的基础,原始宗教中的灵魂具有多重性和多结构性的特征。对宇宙和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