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性行为本质及其与快乐、爱情是否有关的哲学思考

来源 :“性·性别与社会”跨学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性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是否与快乐和爱情有关,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加以科学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指导人们不要局限于性行为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层面,一定要抓住性行为的本质,上升到性行为的本质即性行为只是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哺乳系统承载的一种功能,就不会感到性行为神秘神奇可向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生价值规律坚持人的快乐是重在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性行为等自然属性的满足,所以性行为与人的快乐无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坚持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责任感,爱情就是重在社会责任感,而性行为是自然属性,所以爱情与性行为无关;男女的恋爱婚姻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爱情的三位一体本质:男女愿意在一起、患难与共相互促进提高幸福、有利于父母亲人祖国人民;虚构性行为等同于快乐、等同于爱情、制造色情等精神毒品都违背马克思主义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的东西都会使人上瘾生病,必须不想不看不接触,这样才能确保人类不会沉湎于不健康的性行为、色情等自然属性中.
其他文献
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其病名最早出自《内经》,《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多饮食肥甘厚味,令人中焦内热、中满,而后转为消渴.消渴病并病是指消渴病进一步发展而变生其他病证而言.
消渴病,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中医治疗消渴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过程中依然广泛借鉴.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对消渴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有更深的体会,现综述如下.
文章从肝郁脾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发病机理和疏肝健脾是其治本之法介绍甘肃省名中医王志刚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
目的:观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辨证治疗特点.方法:通过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观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辨证治疗特点.结果与结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瘙痒症方面疗效确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眼病.西医治疗本病主要干预方法包括激光光凝、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糖皮质激素)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为创伤性治疗,可导致相应的并发症产生.中医药因治疗效果明确,副作用小,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血瘀痰凝”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心血管终点事件是造成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凝血功能异常对此起重要作用.因此,延缓糖尿病肾病(DN)进展、改善DN高凝状态对防治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西药抗凝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如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同时一部分人群存在阿司匹林抵抗,不能从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中药单味和组方防治血栓形成也有肯定疗效,且副作用少,二者结合对治疗DN血栓形成可优势互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调节入手,立足于辨证论治,分清轻重缓急,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着重综述中医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不同治疗方法.
随着2型糖尿病的人群增多,西医治疗降糖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大,出现低血糖、并发症等严重后果日益显露,中医药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在改善糖尿病症状及防治并发症方面其优势比较突出.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认识总结如下.
糖尿病肾脏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以氧化应激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导致糖尿病肾脏病过程中的作用,总结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对于促进或抑制糖尿病肾脏病作用的现代内涵,以此来阐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于糖尿病肾脏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方向.
闫镛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邪毒、瘀血致病邪气阻于肾络.其中络脉瘀阻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也是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故早期重在清利,中期注重泄浊,后期予以补益肝肾兼以化瘀泄浊,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内外合治,临床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