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甘酯对棉籽油和棕榈硬酯体系结晶性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食用油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籽油与棕榈硬酯的酶催化酯交换产物是烘焙或者糖果加工中的起酥油较为理想的基料。本文研究了不同油酸单甘脂添加量对棉籽油和棕桐硬脂(50∶50)酶催化酯交换产物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5%的油酸甘油酯,酯交换产物的SFC与熔点基本不发生变化,添加量增大到10%,体系的固体脂肪含量与熔点略有下降;添加不同量的油酸甘油酯,均使酯交换产物结晶温度发生变化,其中低熔点组分对应的峰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大,高熔点组分对应的峰温度随添加量增大而下降;2%的油酸单甘脂对酯交换产物的成核速率和结晶速率不存在影响;添加不同量的油酸单甘酯后,酯交换产物中β’晶形比例下降,下降程度与添加量成负相关。
其他文献
测定了牡丹籽原料的基本特性;用溶剂浸出的方法提取油,确定了其提取条件为:浸出时间240min,水分4.0%,料液比1∶4.5,温度50℃;对牡丹籽油的基本性质进行测定;用超声波辅助法从脱脂牡丹籽粕中制备蛋白,确定了蛋白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pH9.5,提取时间为120min,料液比为1∶10,超声波功率为180W.
以栀子渣为原料,通过实验对比得到栀子渣油的低温冷榨工艺参数,利用响应面法对栀子渣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冷榨法制取栀子渣油的最优工艺参数:入科温度40℃、榨膛温度55℃、榨膛压力40MPa、入榨水分6%;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5℃、CO2流速15kg/h;有机溶剂萃取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温度50
本文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青豆油,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对青豆油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最大为目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萃取时间2.5h,压力30 MPa,温度40℃.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甘一酯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甘一酯的结晶放热峰为双峰,随着降温速率的减慢,结晶所用的时间越长,结晶峰向高温移动,高温结晶峰的结晶量减少,低温结晶峰的结晶量有所增加,而结晶总量是增加的.并用Takhor方程和Kissinger方程得到了甘一酯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高温结晶的活化能分别为-246.74kJ/mol和-251.64kJ/mol;低温结晶活化能分别为
研究了一种酶法甘油解法连续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脂肪酶和不同溶剂体系反应效果的比较,选择在无溶剂体系下采用Novozyme 435固定化脂肪酶填充柱反应器连续进行反应.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油与甘油的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60℃、流速为0.05g/min、反应方式为两根填充柱反应嚣串联,在此条件下,产物中甘油二酯的含量可以达到58.17%.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大实验
长柄扁桃仁含油率约45%~58%,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新型油脂产品。本文介绍了以长柄扁桃为原料,采用溶剂浸取法、低温压榨法提取油脂的技术,以及利用长柄扁桃油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以期早日实现产业化。
氯丙醇酯是食用油脂中发现的潜在危害因子,随着对氯丙醇酯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一些食用油脂种类中检测出一定含量的氯丙醇酯.目前对氯丙醇酯的形成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3-氯-1,2-丙二醇(3-MCPD)酯是氯丙醇酯化合物的研究重点,本文简要总结了食用油脂体系中3-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控制措施,重点综述了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研究以大豆胚芽混合物为原料,提纯大豆胚芽油脂.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对大豆胚芽混合物进行萃取提取油脂,得到亚临界萃取大豆胚芽中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5次、萃取时间为10min、萃取温度为40℃、萃取固液比为1∶2.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的大豆胚芽油的残油率为0.98%,再用不同溶剂对大豆胚芽提取油脂,检测油脂中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已烷提取油脂中维生素E含量:159.60mg/100g,乙
植物甾醇,起着有效维持体内胆固醇平衡的作用,被科学家们誉为生命的钥匙,其中植物油是人体获取甾醇的主要来源,而玉米油是甾醇含量最丰富的植物油之一。玉米油在精炼过程中,甾醇含量会随着精炼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几乎半数的甾醇进入了脱臭馏出物。要想提高成品玉米油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就必须通过调整精炼工艺中各个阶段的运行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酸处理是酶法脱胶的重要环节之一,金属离子对生物酶催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大豆油磷脂酶C脱胶过程中酸处理和常见金属离子的影响.酸处理优化条件为:用柠檬酸进行处理,柠檬酸浓度45%,酸处理温度80℃,酸处理时间20min.五种常见金属离子均对磷脂酶C有抑制作用,且尤以Fe3+和Cu2+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效果与离子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