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M资料对上海地区地表热通量的估算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城市热岛(UHI)形成机制,本文以TM 卫星遥感资料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 (AWS)实测的风、气压和湿度等资料,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参数化(SEBAL)的方法估算了上海地区的地 表热通量,分析了地表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M 地表温度与AWS 实测地表温度具 有较好的一致性, 上海地区存在着明显的UHI 现象;不同地表类型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地表类型为交通道 路,其地表温度最高,居民区和商业区地表温度其次; 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感热通量差异最大, 其次是潜热通量,净辐射差异最小;中心城区的感热通量远高于周边地区,约是绿地的10 倍;中心城区的 潜热通量最小,比绿地低约32%。结果表明了城市中绿地和水体面积的增加能有效地减轻城市热岛强度, 同时也说明了卫星遥感资料在城市气候环境研究中的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是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精细化指导预报方法研究”的工作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对数值预报释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实践,确定新的精细客观预报思路和新的系统开发技术路线,开发完成基于数值预报释用的乡镇和细网格精细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的思路是将数值预报产品已经达到的预报准确度和时空精确度很好地解释应用出来,建立具有实际使用效果、性能稳定的客观精细预报方程,为基层台站提供客观、定量的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其技术路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结合观测资料计算的雪和冰中黑碳气溶胶对其反照率的影响,研究了雪和冰中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雪和冰中黑碳气溶胶造成的年平均地表辐射强迫为+0.042 W m-2,最大辐射强迫位于青藏高原上,年平均强迫超过+2.8 W m-2。由于增强了雪和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全球雪和冰中黑碳气溶胶造成年平均地表温度
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描述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和矿物沙尘气溶胶的耦合沙尘模式系统。该模式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中尺度气象模式(MM5v3.7)、气态污染物源排放模块(ECIP)、风蚀起沙模式(Shao,2001)和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v4.6)。选取了2002 年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对耦合沙尘模式系统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从起沙源区分布、起沙强度变化以及沙尘气溶胶(P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地区近年的几次降雪过程,发现上升运动的强度及维持时间,是导致冬季酸性降水出现的决定因素。而降雪前期致酸物的累积虽然对pH 值有一定贡献,但最终pH 值的大小要取决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若没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上升运动的长时间维持,不可能形成较强的酸性降雪过程。
沙尘作为大气气溶胶的主要种类之一,对区域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但可以通过散射、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或通过参与云微物理过程,改变云的辐射特征,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而且还可以通过吸收紫外辐射影响光化学反应过程,同时作为铁源,远距离传输到海洋中的沙尘,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对中国北方沙尘的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沙尘个例研究中,缺少对其长时间序列的观测
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2010 年3 月17-22 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同期20 日左右,中亚、蒙古国与我国北方发生了当年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冷空气前锋22 日凌晨到达穗港地区,但穗港两地空气质量发生了相反的变化,香
本文利用NCEP\NCAR1°×1°逐6 小时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以及采用EDM,每5 分钟对空气中TSP、PM10、PM2.5 和PM1.0 进行观测各得到一个数据,对09 年4 月23 日甘肃省一次区域性沙尘天气进行了反演,并且分析了此次过程对兰州市的天气以及颗粒物浓度。通过对此次区域性沙尘天气的热力状况等各物理量进行初步的诊断分析,得出结论:这次过程甘肃地区附近的大气层结还是比较稳定的,
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主观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本文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五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
通过气象组合因子和气象敏感负荷(电量)指数建立了等级预报和负荷预测模型,由数值预报格点资料提供的气象要素进行计算,实现自动化业务系统,是湖州市电力气象服务工作的一次新的突破,为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地为电力部门提供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根据1960-2009 年杭州市7 个县市区的台风降水资料,结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借助 GIS 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格化,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编制以100 m×100 m 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最终将杭州市域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的五级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