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疲劳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疲劳驾驶是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长时间的驾驶会严重的降低驾驶员的觉醒程度,损伤驾驶员的操作能力。本文采用驾驶模拟实验,通过检测驾驶员的脑电信号,研究脑电波不同频带的平均功率谱密度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确定了在单调的道路环境下驾驶员出现疲劳症状的驾驶时间。结果验证了脑电信号作为驾驶疲劳检测指标的合理性,同时发现单调环境下最优的驾驶时间是28分钟。本文不但为疲劳的检测和道路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提高了人们对长时间驾驶的危害性的公众意识,对驾驶员具有一定的宣传和教育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视觉的交通个体运动跟踪是计算机视觉在交通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核心是利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从图像序列中检测、分割、跟踪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个体。本文从交通个体运动跟踪系统的一般处理过程,即视频预处理、运动检测、运动分割和运动跟踪出发,分层次回顾了各个阶段的目前发展水平和常用处理方法,重点阐述了运动检测和运动跟踪,并对研究难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分析。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道路拥挤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而且还涉及到能源浪费、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等多方面问题。如何遏止交通违章行为、约束驾驶员不良驾驶习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畅通的行车环境已成为交通运输和安全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对基于GPS接收机的汽车行驶数据的采集和显示做了探讨。介绍了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作用、NMEA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铁路应急平台网络现状,接着提出铁路应急平台网络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铁路应急平台网络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最后有针对性的给出了网络解决方案,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以及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深入研究了目前普及率最高的一种短消息业务(SMS),基于该业务设计了适用于多协议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系统的服务接口采用智能回复的方式向手机用户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信息传输接口封装了中国移动CMPP协议、中国联通SGIP协议和中国电信的SMGP协议。重点阐述了协议解析、服务方式、以及整个系统实现和功能亮点。
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行人仿真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一些行人个体因素的影响,如舒适度,保持既有运动方向,碰撞处理等。利用此模型,在PKPM3D图形平台上研究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行人仿真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更加合理、适用。
本文以北京市展西路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短时交通预测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浮动车数据的时空分布特性,得出在当前浮动车规模和数据采集周期的条件下,2分钟是浮动车数据统计计算的最小时间间隔,其有效覆盖范围是城市高速路、快速路和主干路。
本文分析了在当今城市规模扩大化情况下,实施大范围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协同的必要性。根据大范围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协同特征,提出了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协同框架,构建了移动Agent的结构,建立了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大范围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协同模型。期望对未来实现大范围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协同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搜索的交叉口分向车流量检测算法,实现了对道路交叉口交通视频的处理和分向车流量统计功能。基于局部搜索的交叉口车流量检测算法,实现原理类似于人类视觉行为。在路口处设置虚拟线圈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取通过虚拟线圈的车辆信息,利用背景消减法获取车辆的最大特征块,应用块匹配算法在小区域内搜索车辆特征块并跟踪,最后根据区域判定法实现交叉口分向车流量的统计。本文所提算法具有运行速度快,跟踪准确,
根据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压电薄膜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运算放大器振荡的电荷灵敏放大器电路,并利用PSPICE软件对该电路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同时对电路中各个元件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参数下,该电路确实具有防止振荡的作用,也说明了仿真的有效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传输数字电视DTMB的多媒体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多媒体交通信息的发布和接收的功能。系统按照DSM-CC协议对多种类型的多媒体交通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流通过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大容量广播信道进行传输,智能导航终端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后从数字电视节目中分离出DSM-CC数据码流,对其进行解码后,得到多媒体交通信息用于导航。完成了原型系统的搭建,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