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摩擦学特性与滑摔机理

来源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摔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轻微的打滑可通过人体调整行走姿态而防止摔倒,较大程度的打滑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摔伤、骨折和死亡等不同程度的伤害,世界各国每年都会发生较大数量的因打滑而导致的事故,给国家和人们自身带来经济和精神损失.在军事工业及特殊行业,如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等军舰及海上采油平台的甲板上,防滑性能好的甲板能大大减少风浪中剧烈颠簸状态下的人员摔伤、军事装备和设备的损失;在高端步进机器人运动学设计和竞技运动方面,也同样存在着防滑技术问题.本项目旨在研究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步进摩擦学特性与滑摔机理,为主动控制步进摩擦副系统的防滑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其他文献
采用C++语言,开发了一款应用于γ能谱分析系统的软件,软件可以设置测量时间,根据测量到的γ能谱,实时寻找峰位,与参考峰位进行对比,根据两者的差异,调节系统增益.软件同时具有计算峰净面积、谱光滑等功能.将本方法用于一款尺寸为φ75mm×75mm的NaI(Tl)闪烁晶体与光电偌增管、数宇式多道及计算机组成的能谱分析系统上,实验表明,采用软件稳谱后,能谱系统的峰位漂移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此软件可以用于野
分析了辐射污染扩散模式的现状,介绍了福岛核事故后全球8个辐射污染扩散模式的模拟结果和日本SPEEDI的应用情况,讨论了核事故应急响应中辐射污染扩散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辐射污染扩散模式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模拟精度还是计算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大气扩散模式对气象条件和参数设置敏感,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可通过集合方式提高模拟精度;需要彻底研究福岛核事故的辐射污染过程
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1月14日,在海阳核电厂周围地区首次实施了环境辐射本底航空测量调查,完成航空测量面积5829.6km2,采集了11.6万余组航空测量数据.查明了海阳核电厂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38U(226Ra)、232Th质量活度的分布;环境辐射水平显现为”中部及西北与东北局部地区偏高、西南与北部地区中低水平”的特点.137Cs和60Co面活度均低于
传统的放射性废液浓缩分离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蒸发法及离子交换法等.然而,化学沉淀法通常只能达到10左有的去污系数,某些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才能达到102或更大的去污系数,且去除不同离子对沉淀剂的使用有较强的选择性,对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十分有限.本文对沸石吸附浮选法去除水中的微量锶离子(浓度约30mg/L)进行了研究,采用7:2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作为表面活性剂,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去除率
本文尝试应用MULC5-800型密闭式多通道超大容量微波消解系统开展10g至100g量级的沉积物、土壤、岩石(或矿物)等的消解或浸取,或1~10g的动物、植物体、悬浮物和滤膜等样品的完全消解的制样研究,以用于环境中痕量、超痕量重金属元素的AFS、AAS、ICP和ICP-MS等仪器的样品分析,特别是环境样品中放射性同位素(如Sr、241Am、23Pu、24Pu等)的低本底α/β测量仪、α能谱仪、IC
目前表面纹理的设计准则多基于工程经验和摩擦力的测量.由于缺乏膜厚的直接测量,对某些润滑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包括纹理的局部流体动压效应及气穴效应.本项目借助润滑油膜的光学测量,针对面接触表面纹理润滑中的气穴效应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本项目的开展推动了表面纹理润滑机制的深入研究,为精密机械和微系统的润滑设计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硬相人工关节技术是关节置换术中的关键支撑核心技术.在其临床使用中,可以发现在硬相关节的异响受到生物摩擦学与声学问题相交织作用,各界对异响产生机理未达成共识、对其长期的影响尚不明确,且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统计研究、物理现象的表面分析.本项目以人工关节承重摩擦副为对象,将生物摩擦学作用与声学发生机理相结合,开展了硬相人工关节临床异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纳米器件在滑动接触过程中,由于比表面增大,粘着效应显著,造成很高的粘附磨损从而使器件很快失效,很难应用于工程实际.纹理表面的引入,可以减小实际接触面积,降低粘着效应,但研究过程中发现纹理表面可能会降低磨损或加剧磨损,如何合理设计纹理表面,降低微/纳器件间的表面磨损,对于提高产品寿命,实现微/纳器件的更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项目旨在研究纳观纹理表面往复滑动接触的磨损机理,为提高纳
生物活性对生命体的摩擦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生命体在离体后的一定时间内仍然具有残余生物活性,通过研究残余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对生命体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可以探讨生物活性与生物摩擦学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是深入认识天然生物体材料与工程材料摩擦学特性本质区别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通过摩擦学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残余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对骨组织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图从改变生物活性成分的角度来探究生物活性对骨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机械刺激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稍,是人类触觉感知的重要工具.皮肤的触觉感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摩擦在皮肤触觉感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探索皮肤触觉感知过程中潜在的生物摩擦学和力学规律,揭示皮肤触觉感知的认知机理,建立科学系统的皮肤触觉感知评定的定量表征方法,本项目以理论建模与计算机仿真、试验探索相结合,开展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对研制高触觉敏感性的机器人仿真皮肤、活体皮肤测试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