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吸附浮选法去除水中微量锶离子研究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zhur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放射性废液浓缩分离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蒸发法及离子交换法等.然而,化学沉淀法通常只能达到10左有的去污系数,某些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才能达到102或更大的去污系数,且去除不同离子对沉淀剂的使用有较强的选择性,对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十分有限.本文对沸石吸附浮选法去除水中的微量锶离子(浓度约30mg/L)进行了研究,采用7:2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作为表面活性剂,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5,沸石粒度为240-300日,沸石投加量为0.2g/L,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g/L,曝气量为0.08m3/h时,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能达到99%以上.
其他文献
SiC涂层在高温环境中具有优异的力学、腐蚀和辐照性能,成为超临界水冷堆的候选包壳材料.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获得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特征的片状SiC涂层试样,研究了试样在350℃/10.3MPa高温水中的腐蚀行为,获得了涂层的腐蚀动力学曲线,认识了晶粒尺寸和晶体类型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SiC在高温水中主要发生晶间腐蚀,表现为晶界溶解;影响涂层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晶体类型、晶粒尺寸和致密性,其中
以八水氯氧化锆(ZroCl2·8H2O)、硼酸(H3BO3)、柠檬酸(C6H8O7)和甘露醇(C6H14O6)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结合微波的方法合成ZrB2超细粉.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加热合成ZrB2粉体的温度为1400℃,该温度比传统加热合成ZrB2粉体的温度降低了390℃;利用XRD和SFM对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合成温度对合成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C/Zr、B/Zr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了U-Mo合金与Zr的相容性.热处理温度为750℃和800℃,时间为10h和50h.结果表明:U-Mo合金与Zr合金间的扩散层有分层现象,在U-Mo/Zr界面扩散反应成分复杂界面处存在类似MO2Zr的析出物.经XRD检测表明U-Mo/Zr扩散层由M2Zr、UZr2和U等组成.U-Mo/Zr的扩散过程是U和Mo原子向Zr扩散,Mo优先与Zr反应生成MO2Zr、U通过MO2Zr扩散形
本文以Cu-W合金为模型,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重离子模拟辐照损伤,研究晶界与界面对于纳米晶体材料抗辐照损伤和蠕变性能的影响.高能辐照诱发Cu-W过饱和基体中析出均匀分布的高密度w纳米颗粒(2~3nm)可有效地钉扎住Cu的晶界,在约700℃退火数小时后基体晶粒无明显长大.高分辨(HREM)和球差校正(STE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辐照诱发的w纳米颗粒与基体Cu晶粒存在高度的晶体学趋向关系Cu<220>
电力工业是燃烧煤炭最多的行业.煤中含有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铀系、钍系和、40K,煤燃烧后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210Po、210Pb等)富集在煤渣和飞灰中并向环境排放,氡及其子体也会释放到周围空气中,从而产生附加的辐射影响.本论文介绍了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了燃煤电厂的放射性排放过程、主要核素和影响因素,讨论了燃煤的辐射影响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和加强辐射环
根据国内外核燃料后处理厂的经验,可供后处理厂选用的萃取设备主要有脉冲萃取柱、混合澄清槽和离心萃取器。本文在中试厂某反萃柱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基础上,研究了设计负荷下不同脉冲强度对柱子水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取了诸如液位、界面、密度、柱重等水力学运行参数.同时,还对两相出口夹带量和酸度分别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最优脉冲条件和酸的分配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反萃柱水力学运行稳定,能够满足酸传质要求.
核设施退役过程,对热点进行机械剥离去污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粉尘含量高、放射性气溶胶浓度高,需要进行处理作业人员才能继续工作.本文运用超声雾化技术进行气溶胶的捕集与固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剂含量2.0%~2.5%时,固定剂的表面张力较低,润湿气溶胶及松散污染的性能较好,对模拟气溶胶的捕集效率较高,扰动后再悬浮率低,固定的效果较好;采用本实验所用的的固定剂,对于机械剥离去污产生的初始浓度为5.1
采用C++语言,开发了一款应用于γ能谱分析系统的软件,软件可以设置测量时间,根据测量到的γ能谱,实时寻找峰位,与参考峰位进行对比,根据两者的差异,调节系统增益.软件同时具有计算峰净面积、谱光滑等功能.将本方法用于一款尺寸为φ75mm×75mm的NaI(Tl)闪烁晶体与光电偌增管、数宇式多道及计算机组成的能谱分析系统上,实验表明,采用软件稳谱后,能谱系统的峰位漂移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此软件可以用于野
分析了辐射污染扩散模式的现状,介绍了福岛核事故后全球8个辐射污染扩散模式的模拟结果和日本SPEEDI的应用情况,讨论了核事故应急响应中辐射污染扩散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辐射污染扩散模式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模拟精度还是计算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大气扩散模式对气象条件和参数设置敏感,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可通过集合方式提高模拟精度;需要彻底研究福岛核事故的辐射污染过程
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1月14日,在海阳核电厂周围地区首次实施了环境辐射本底航空测量调查,完成航空测量面积5829.6km2,采集了11.6万余组航空测量数据.查明了海阳核电厂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38U(226Ra)、232Th质量活度的分布;环境辐射水平显现为”中部及西北与东北局部地区偏高、西南与北部地区中低水平”的特点.137Cs和60Co面活度均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