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利代谢活化与肝细胞毒性研究

来源 :2015第11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美舒利(NIM)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使用中有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报道.其硝基还原为氨基的代谢物(NIM-NH2)在体内能氧化形成二亚胺等中间体,被认为是尼美舒利产生肝毒性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的前期试验表明NIM-NH2本身对原代大鼠肝细胞并无毒性.将NIM与含有NADPH和GSH的人或大鼠肝微粒体孵化后,我们共检测到两种GSH结合物:一种来源于GSH与NIM-NH2的结合(NIM-NH2-GSH),另一种来源于醌亚胺中间体(NIM-OH-GSH).对肝微粒体和肝胞浆的酶抑制试验表明,NIM-NH2-GSH既可以由NIM-NH2氧化活化产生,也能经NIM硝基还原活化过程产生.NADPH和GSH均可作为还原剂.胞浆中的醛氧化酶也参与NIM的还原活化过程.NIM-OH-GSH主要由CYP1A2催化的NIM环氧化过程产生.NIM可引起原代人和大鼠肝细胞毒性,IC50分别为213 μ M和40 μ M.采用非特异性CYP抑制剂1-氨基苯并三唑和醛氧化酶抑制剂雌二醇分别抑制氧化和还原活化过程后,NIM的肝细胞毒性并没有降低.另外,细胞经丁硫氨酸(GSH耗竭剂)预处理后,NIM的毒性也并未增加.这些结果表明NIM的氧化和还原活化过程不会导致肝细胞毒性,原形药物本身的浓度与肝细胞毒性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六种溶媒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分别加入到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9%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的5%木糖醇注射液及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中,放置24h,测定室温(25℃)静置下1、2、3、4、5、6、24h时间点盐酸法舒地尔的含量及pH值.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法舒地尔含量,
目的:脑卒中作为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具有进展快速,恢复缓慢,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者人类的健康.中药注射剂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常出现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在中国几乎所有在院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都接受着中药注射剂的治疗,然而随着其在临床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疗效与安全性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之前并无对于中药注射剂这一特殊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药物剂型进行研究.本文就注射剂这一剂型进行荟
In comparison with small-molecule agents, therapeutic antibody exhibits high targeting specificity, low off-target toxicity,low clinical risk, and prolonged efficacy.
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头身痛、咳嗽、痰黄等症的中药注射液,由栀子、金银花和青蒿三味中药制备而成.环烯醚萜类成分、有机酚酸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可能是热毒宁注射液中重要的药效活性成分.本研究旨在揭示静脉注射热毒宁注射液后环烯醚萜类成分和有机酚酸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暴露和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毒宁注射液中共检
会议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routinely treated with 5-fluorouracil (5-FU), capecitabine, and/or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会议
斑马鱼模型作为药物筛选模型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类似于细胞实验的简单的药物处理方式,也是基于斑马鱼的药物筛选的优势之处。但是到目前为止,药物进入斑马鱼体内的过程和方式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已有的文献表明在常用的药物筛选窗(受精后7d内),斑马鱼的皮肤和其它主要代谢器官同时进行发育,与细胞膜结构明显不同。为此,我们以小分子药物为例,建立HPLC法考察了血管生成抑制剂BSSD-1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的进入斑马鱼
会议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扎来普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同时探讨低氧对扎来普隆的主要代谢酶CYP3A1和3A2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常氧组和低氧暴露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扎来普隆,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血浆中扎来普隆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低氧环境下其药代动力学的差异.采用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低氧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1和CYP3A2表达的影响.采用LC-MS
肿瘤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循环肿瘤细胞(CTC)是形成新转移灶的根源。研究表明具有活性的CTC在血管内膜的粘附、着床和后续对血管内膜侵袭的生物反应过程与胚胎滋养细胞对子宫内膜的粘附、着床和植入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跨学科的了解启发我们抑制CTC在血管内膜的粘附、着床方面的新思路,从而孕育出在肿瘤转移的病理学、预防和治疗学上的理论、技术和药物产品的源头创新。米非司酮(RU486
目的 人肝药物代谢的个体化是个体化用药的关键,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来有关人肝药物代谢个体化研究的新发现。方法 建立了包括100余例正常人肝的体外药物代谢的研究平台,并对肝脏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相关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对肝脏肝微粒体蛋白、总CYP及其10种亚型进行了绝对定量,提供了正常人肝的生理含量及个体差异;对CYP1A2等10种CYP亚型酶动力学研究发现,其代谢活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且不同C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PEG-G-CSF)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动力学(PD)特征,评价其PK/PD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36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S.C.30、60、100、200 u g·kg-1 PEG-G-CSF,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应用DAS 3.2.4药动程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