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如皋首例秋季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皋在2009年10月末-11月初于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中,出现了一次较早、较强的秋季寒潮和霜冻.本文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从高、低空天气形势,地面冷锋移速及相应天气实况,预报依据等方面对影响此次强寒潮天气进行详细阐述.找出寒潮发生的大气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分布特征,为寒潮天气的预报提供可供借鉴的分析依据.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的结果是:①.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一脊一槽型的大气环流场是产生寒潮的根本原因.②.贝加尔湖区域的径向气流持续增强引导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不断南下,经蒙古、河套入侵江淮以南,是形成寒潮的重要条件.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的快速减弱、东撤为冷空气快速南下入侵起到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MICAPS3版中自带的分析软件,进行大气的垂直结构分析,引入V-3θ图在黑龙江省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V-3θ图可以提前4-24h显示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征兆.对流层大气的垂直顺滚流结构、对流层顶层的超低温、对流层中层有冷空气侵入引发剧烈对流、低层水汽充沛是引发暴雨的原因.对流层中层的强烈折转可以显示雷击的大气结构.近地面层逆滚流是预报浓雾天气的关键;利用V-3θ图可进行冷暖层云
利用大连市气象局地基GPS/MET观测网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分析2011年瓦房店、庄河和长海地区降水天气过程PWV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物理量场和天气系统,探讨大尺度水汽输送、辐合与PWV变化的关系及GPS在暴雨天气的应用.结果表明:PWV的增长方式受当地天气系统的支配和制约,对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从开始至结束PWV的变化与降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当有水汽
能见度的预报是雾/海雾预报定量化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雾/海雾数值预报中几种常见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并结合观测资料,通过RAMS模式海雾数值模拟试验对雾模式中能见度参数化方案的改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黄渤海地区雾/海雾预报的新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雷达等资料对2014年5月21日沈阳地区出现的冰雹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重点分析了环流形势和天气尺度及中尺度影响系统,计算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参数,尤其对能量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揭示本次过程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特征和对流参数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冷涡槽后型,高空前倾槽与地面辐合线有利的大环流背景下,一个MCS影响所致;KI、SI指数对
通过对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每小时一次地面风场、气压场和水汽压场进行中尺度分析,初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地面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强降水过程随着地面辐合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地面辐合线的成熟而达到过程雨强最强,随着地面辐合线的消失强降水过程也随之消失.2、6.19大暴雨过程主要受到2条地面辐合线影响.A辐合线对湘西北的强降水做出了主要贡献,B辐合线对湘东北和湘南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17日-22日湖南省持续性大范围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和低空急流辐合区,其中850hPa西南急流和南风急流的交汇处,西南急流与东风急流的交汇处是强降水中心所在位置;假相当位温高能区、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带的位置与强降水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要与高层负垂直螺旋度相对应发展时,才能引起强降水;WRF中
0908号台风"莫拉克"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台湾、闽、浙、苏等地带来暴雨,多地过程降水量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造成"莫拉克"路径曲折、移动缓慢、影响时间拉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副热带高压主体偏东,引导气流弱,加上受7号热带低压"天鹅"和9号热带风暴"艾涛"的牵制和互旋.本文利用NCEP1°×1°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台风暴雨期间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揭示此次台风暴雨的形成机
2010年5月初至6月底,我国南方遭受11轮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江西第二大河抚河位于抚州市的唱凯堤发生决堤事故,损失严重.其中6月19日江南地区迎来该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在近2个月中,与常年同期相比,南方很多地区雨量普遍偏多30%以上,福建南部降雨量达到以往同期的3倍.本文采用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常规原始报文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中、下旬我国南方暴雨的逐日和过程累积降水量情况,利用基
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并且降水过程中中小尺度系统活动较为频繁.高原短波槽的生成,以及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之一.WR
常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是其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主要发生在夏季,其次是初秋和晚春季节,冬季暴雨则非常少见,2月份出现暴雨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所未见的.气象工作者们对暴雨尤其是夏季暴雨的发生、发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秋季、春季和冬季暴雨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江苏地区冬季暴雨的研究还未见.2010年2月10日夜里到11日常州市普降中到大雨,新北区出现了暴雨,全区有记录的34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