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南方致洪暴雨过程合成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k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初至6月底,我国南方遭受11轮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江西第二大河抚河位于抚州市的唱凯堤发生决堤事故,损失严重.其中6月19日江南地区迎来该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在近2个月中,与常年同期相比,南方很多地区雨量普遍偏多30%以上,福建南部降雨量达到以往同期的3倍.本文采用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常规原始报文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中、下旬我国南方暴雨的逐日和过程累积降水量情况,利用基于Lanczos窗口滤波器的合成分析方法,对2010年6月14-25日的常规形势场物理量进行合成分析,滤掉次要的高频波动,得到能够反映该次强降雨过程的低频大尺度形势背景场,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合成风场计算了低空总变形场,结果表明:(1)从合成的大尺度形势背景场看,500hPa大陆中高纬度存在一个"?"形的类阻塞高压,由于其稳定维持且强度大,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西北冷空气从类阻塞高压前部源源不断向长江及以南地区输送,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2)低空700hPa、850hPa大陆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鞍型场位于长江以南地区,鞍型场及其膨胀轴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地带.(3)高空200hPa西北气流在南方地区辐散产生的抽吸作用,对这次长时间、高强度的降水起了重要作用.(4)低空850hPa连续多发的中尺度气旋是暴雨形成的直接系统,其主要发生在鞍型场区和切变线上,为β中尺度到α中尺度系统.(5)合成风场的总变形分析表明,鞍型场和膨胀轴附近总变形大,位置、走向都和雨带基本一致,有利于锋生和中尺度气旋的形成.总变形最大中心和过程雨量最大中心十分吻合.
其他文献
发育垂直定向分布的单组裂隙地层可以等效为水平的横向各向同性(HTI)介质,其具有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如果单组裂隙不是垂直分布,而是存在一定倾角和方位角,则单组倾斜裂隙介质需要用方位倾斜横向各向同性(ATTI)介质来进行描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地震波动力学基本理论,本文将单组倾斜裂隙介质等效为方位倾斜横向各向同性(ATT)介质,建立了ATTI介质波动方程及其高阶差分格式,推导了适合ATTI介质的P
传统的Q值分析方法,无论时间域或是频率域都是基于傅立叶变换进行的,而傅立叶变换因假设区间为"无穷远",具有其局限性.本文运用的补偿函数法基于Gabor变换.Gabor变换通过模拟局部信号的时间与频率特征,使频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得到时频谱,因此,Gabor变换十分适用于地震波衰减分析.基于补偿函数的Q值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时问域、频率域Q值分析,误差更小,稳定性更高。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中
Microwave radiometers (MWR) can be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of mesoscale phenomena because they provide thermodynamic profiles in a minute time scale.These profiles are mainly used in non-precipitatio
利用MICAPS3版中自带的分析软件,进行大气的垂直结构分析,引入V-3θ图在黑龙江省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V-3θ图可以提前4-24h显示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征兆.对流层大气的垂直顺滚流结构、对流层顶层的超低温、对流层中层有冷空气侵入引发剧烈对流、低层水汽充沛是引发暴雨的原因.对流层中层的强烈折转可以显示雷击的大气结构.近地面层逆滚流是预报浓雾天气的关键;利用V-3θ图可进行冷暖层云
利用大连市气象局地基GPS/MET观测网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分析2011年瓦房店、庄河和长海地区降水天气过程PWV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物理量场和天气系统,探讨大尺度水汽输送、辐合与PWV变化的关系及GPS在暴雨天气的应用.结果表明:PWV的增长方式受当地天气系统的支配和制约,对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从开始至结束PWV的变化与降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当有水汽
能见度的预报是雾/海雾预报定量化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雾/海雾数值预报中几种常见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并结合观测资料,通过RAMS模式海雾数值模拟试验对雾模式中能见度参数化方案的改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黄渤海地区雾/海雾预报的新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雷达等资料对2014年5月21日沈阳地区出现的冰雹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重点分析了环流形势和天气尺度及中尺度影响系统,计算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参数,尤其对能量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揭示本次过程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特征和对流参数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冷涡槽后型,高空前倾槽与地面辐合线有利的大环流背景下,一个MCS影响所致;KI、SI指数对
通过对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每小时一次地面风场、气压场和水汽压场进行中尺度分析,初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地面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强降水过程随着地面辐合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地面辐合线的成熟而达到过程雨强最强,随着地面辐合线的消失强降水过程也随之消失.2、6.19大暴雨过程主要受到2条地面辐合线影响.A辐合线对湘西北的强降水做出了主要贡献,B辐合线对湘东北和湘南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17日-22日湖南省持续性大范围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和低空急流辐合区,其中850hPa西南急流和南风急流的交汇处,西南急流与东风急流的交汇处是强降水中心所在位置;假相当位温高能区、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带的位置与强降水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要与高层负垂直螺旋度相对应发展时,才能引起强降水;WRF中
0908号台风"莫拉克"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台湾、闽、浙、苏等地带来暴雨,多地过程降水量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造成"莫拉克"路径曲折、移动缓慢、影响时间拉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副热带高压主体偏东,引导气流弱,加上受7号热带低压"天鹅"和9号热带风暴"艾涛"的牵制和互旋.本文利用NCEP1°×1°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台风暴雨期间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揭示此次台风暴雨的形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