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万民:先秦儒家的福利思想初探

来源 :中国社会学会,日本社会福祉学会,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儒家以民本观念为基点,初步构建了"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包括生民论、保民论、富民论、养民论和教民论五大板块,成为秦以后历代思想家提出福利思想的源头.其中,生民论关注百姓生育和生产,是"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的起点;保民论旨在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是"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的底线;富民论强调去贫和藏富于民,是"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的内在要求;养民论予百姓以养给,使百姓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的核心;教民论关注百姓的性情养成和德行发展,是"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的升华.生民、保民、富民、养民、教民,层层递进,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利民."保养万民"福利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全面理解,有利于准确把握先秦儒家福利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
其他文献
国民基础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制定)是韩国重要的公共救助制度,这个制度是国家对生活困难的所用国民保障最低生活的制度,国家通过家计和资产调查,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民提供给付,公开承认国民的给付权.实现给付权的前提条件是依据自决原则提出申请,对个人有必要与生活相关的现金给付进行管理.从2010年开始,在实施基础生活保障制度过程中,通过事业指南对无意思能力或意思表示能力弱者等判断能力不足的低保户实施
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的特点,社会养老负担日趋沉重.机构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养老模式,在应对老龄化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为了加快推进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基于对陕西省两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薪酬水平等措施.
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农村青年不断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失能老年人护理的问题日益严重.现今仅有青岛于2015年将农村失能老年人纳入护理保险体系,在当前中国其他地区农村尚未具备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农村地区的失能老年人互助型护理服务供给的可行性,通过充分整合现有农村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提高基本医疗体系的使用效率,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护理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伴随着农村土地的征用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失地老人的问题越来越值得社会关注,南京市雨花区金叶花园社区是新世纪刚建成的城镇拆迁小区,该社区成员以农村居民以及外来人口为主,人口分布比较密集,60岁以上老人在居民中占很大的比例,约1000人.该社区失地老人由于城区风俗以及社会习惯差异巨大,对城市小区生活不太适应;失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农村空巢现象日益突出.然而.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关系着社会养老的健康发展.在福建省中部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其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削弱.在此,通过对福建省大田县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揭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主要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希望能对解决福建省中部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公办养老院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需求,民营养老院的发展对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刻不容缓.然而,广大民营养老院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西部地区更是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多为家庭式管理模式,市场经营管理经验参差不齐;经营资金匮乏;护理人员素质低;科学化管理程度不够.笔者根据案例分析总结出全国民营养老院应该与政府
共享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谋福利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现行社会福利机制面临三元福利桎梏:农村社会福利发展迟滞,传统多重保障功能弱化;城市福利机制社会化改革缓慢,各方有效资源整合力度缺乏;农民工特有"半城市化"属性导致其社会福利处境尴尬.本文认为依托共享理念,以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区域统筹、强化合力等为原则,指导当前福利机制建构尤为必要.国家主导、市场配置、社区依托以及组织参与多路径协同
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种多种多样的,就主体而言,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从国家制度上、社区、学校、家庭以及流动儿童个人的意愿五个方面。国家制度上,主要是对流动儿童政策限制的放宽与制度统一,社区主要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上,学校主要是师资力量的提高和设施设备的完善,家庭主要是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加强,而流动儿童主要是自己想融入社会的意愿的主动。
共享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中国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也不断地完善,逐渐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转型,,这与共享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共享发展有助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合理建设,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意义重大;同时社会福利也是共享发展的重要一环,与民生关系紧密.本文在共享发展视角下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展开讨论.
十八大以来,伴随官场的政治生态日趋严峻,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动力减小,从而导致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不足,"不创新"、"趋同式的伪创新"、"运动式的创新"的概率加大.囿于困境中的社会治理创新亟需学者的关注和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本研究建构了社会治理创新逻辑的制度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上尝试把,熊彼特的经典创新理论扩展到社会治理领域;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以地方政府创新为中间变量分析社会治理创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