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管理现代化热的冷思考

来源 :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践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当前中国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践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理论思考却较少;追求的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中的人、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教育管理设备、方法和手段等各要素在整体上的现代化转变:其中,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不只是物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点在于管理过程的现代化,而不只是结果的现代化:正确认识继承传统与更新创造、立足本土与面向世界、顺应时代与引领发展的关系对于处理和应对好在教育管理现代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包含着对"人"与"人心"的关注,对中国现代学生管理活动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它要求学生管理者树立自身的管理"良知",并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良知";它要求学生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它希望学生管理活动不仅能实现管理者的内心所想,更要促使学生明确内心所想并能实现内心所想.
学校变革型领导力与教师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下教师队伍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理论问题.使用最新的测评工具对51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变革型领导力与教师集体效能感总体水平处于中上水平,但各维度得分并不均衡;(2)变革型领导力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职称上存在差异特点;(3)变革型领导力和教师集体效能各维度和总均分存在显著相关;(4)校长的方向设定、教
法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要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就必须与法治相结合,走法治之路,建设法治政府.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治理法治化的过程,就是依良法而善治的过程.
任何组织都运行着相应的权力系统,任何权力系统都要有与其组织特征相对的监督机制安排.校长是中小学校权力系统的具体代表,对校长权力的监督应该考察权力性质、特征和运行逻辑.中小学校这一类教育组织拥有相对特殊的矩阵权力结构,在这一矩阵权力结构中,两种不同"权力场域"相互并存并相互结合.从两种"权力场域"尝试探索中小学校长权力有形的合法制度监督和无形的伦理价值.
中小学道德领导的责任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以符合学校发展的道德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履行一定的办学责任,对于自己在学校办学中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道德领导制定学校规范,并倡导符合学校发展的价值观,发展学校文化.将道德领导的责任分为底线责任、角色责任、理想型责任三种类型.理想责任需要道德领导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追求更高的理想价值,如打造优质学校、特色学校,提升学校效能等.这是学校道
校长流动是在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校长流动政策实施后,在学校发展,校长个人进步和区域发展的各方面都表现出了"无效的公平".导致这种"无效的公平"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区域管理下校长流动的校长和学校的不匹配.因此,校长流动要基于学校的需要,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前还是政策实施后都要考虑校长与学校的匹配问题.
无行为能力学生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从最早的《民法通则》,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到《侵权责任法》,再到如今的《民法总则》.尤其是《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与施行,对处理无行为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了重大转变,其归责原则由一般过错责任原则转变成过错推定原则.《民法总则》也对无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进行了调整,由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无行为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且数量
近年来,当"治理"概念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践也受到普遍关注,学校教育领域显然无法置身其外."教育"是一项包含人类美好价值选择的公共事业,"道德治理",则试图揭示教育治理的伦理内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道德治理"意味着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追求教育治理的道德目标,它需要厘清教育内外部的多重治理关系,它旨在关注教育治理的过程伦理、揭示并践行教育真正的伦理内涵.道德治理,既是目的
教育管理现代化对于现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代教育现代化的管理还有诸多问题,通过多方面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教育管理发展.
西方政策人类学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政策人类学把社会责任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研究领域上不断拓展传统人类学的视界,从初民社会和边缘部落进入了现代社会的中心.研究主题紧扣世界发展变化,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急迫性问题,同时主张剖析政策背后的文化含义与权力影响.研究方法则注意人类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方法的结合,并提倡多区域的比较人种志研究.与此同时,政策人类学也在尝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