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新世纪的挑战,进一步丰富杂草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内容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e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杂草生物型群落的加速扩张对农业生产为害继续加重,在农田杂草治理中出现:农田杂草种群更替;外来恶性杂草入侵造成的威胁;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除草剂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以及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引进和发展,可能带来耐除草剂基因漂移等对环境安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丰富杂草科学治理创新与发展研究的内容.
其他文献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起源于美洲,是世界上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的食用豆类作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东部、欧洲西部及东南部,在中国种植也极其广泛。全世界普通菜豆种植面积约265万多hm2,占全部食用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38.3%;总产量1 629万t,占全部食用豆类总产量的27.4%。中国种植菜豆面积约205万hm2,占世界生产面积的5%,在国内食用豆类生产中占首位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害虫为害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关系,并介绍了霉菌毒素的产生与为害,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综述了国内黑尾叶蝉所传播的6种水稻病毒病,对水稻病毒病及其传毒介体昆虫黑尾叶蝉做了分析比较.编制了国内已知传毒黑尾叶蝉的种类检索表,并对今后水稻病毒病及其黑尾叶蝉的研究做了讨论.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正交分析和单因素水平相结合的方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含量、Taq酶用量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小麦矮腥黑粉菌ISSR-PCR反应的优化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2+ 2.0mmol/L、引物1.2 μmol/L、dNTP0.1mmol/L、Taq酶1.0U和模板DNA 30ng.通过对40个ISSR引物的退
1989~2007 年的19年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昆虫群落或节肢动物群落研究的文章共473篇。在前10年,平均每年发表10.3篇;而在后9年,平均每年发表41.1篇,这说明对昆虫、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介绍了近19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昆虫群落的文章统计结果,阐述了文章中涉及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指出群落生态学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提出群落生态学研究面临的困境
邓州市常年植棉50万亩,是河南省重点产棉市。20世纪80~90年代棉田主要病虫以棉铃虫、红铃虫、枯萎病为。1997年和2003年先后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后,棉田病虫害出现了新的变化:棉铃虫、红铃虫发生程度逐年减轻,已退居为次要害虫,甜菜夜蛾、绿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缺钾性生理性病害因连年严重发生上升为主要病害。本文采用定田系统调查、大面积普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总结出邓州市棉田主要病虫发生变化规律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副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品质和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已是目前人们需求的重点,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从综合防治入手,提出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及物理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和化学农药的无害化应用技术.
为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使用情况,笔者于2005年深入河南省清丰县各乡镇对农民文化层次、生产经营规模、植保科技素质、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展情况、生产中农药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基本上摸清了该县农民植保科技素质和农田农药使用情况,及时提出改进对策,对推进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8年调查研究,针对为害石榴的桃蚜、桃蛀螟、盗毒蛾、棉铃虫等16种主要有害生物,提出了科学选择种植基地和品种、合理定植、科学施肥灌水、改善石榴园生态环境,实行生态治理、加强农业防治、科学用药、大力推广灯光诱虫、果嘴塞土和果实套袋技术、加强贮藏期病虫防治等无公害持续控制技术.经示范证明,每年可减少农药用量40%,经济效益显著.
紫茎泽兰是我国最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杂草之一,其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已经入侵西南3省2区,现又入侵到重庆和湖北,并且还不断向东北扩散蔓延。所到之处,导致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完全改变,降低生物多样性,严重影响土地的利用,给社会经济、生态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其迅速扩张的机制还不十分明了,这直接影响人们对其未来在中国潜在疫区的预测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本文调查研究了不同地理环境紫茎泽兰自然种群的分布与生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