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玉米茎尖技术转化TR1-EPSPS

来源 :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lin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茎尖转化法是目前发展较快的农杆菌转化技术。本研究利用茎尖转化法将载体pCambia - 35S - TR1 -EPSPS转入玉米的自交系中,通过草甘膦除草剂筛选得到46株抗除草剂的玉米幼苗,通过PCR验证,这些幼苗中有9株含有外源载体片段。
其他文献
试验以孤雌生殖诱导系MT -1与10个甜玉米基础材料杂交诱导所产生的单倍体及对应二倍体为材料,对甜玉米单倍体与相应二倍体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期望从中筛选出简便、高效的甜玉米单倍体形态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0个甜玉米基础材料的单倍体在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位叶长、穗位叶宽5个重要农艺性状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应二倍体,可作为鉴定甜玉米单倍体的重要形态指标;而部分基础材料的单倍体与对应二倍体
利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技术,对高温胁迫下优良甜玉米杂交种粤甜13号雌穗发育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和适温下差异表达基因达949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有705个,下调表达基因244个。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它们主要集中在细胞内组分和膜上,主要起催化活性、结合活性、水解酶活性等功能,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胁迫应答、物质运输等生物学过程,推测对雌穗发育过程中籽粒和果穗的形成具有重要
针对我国不同时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生产表现,提出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概念,并通过抗逆性、适应性和育种等方面表述了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认识。
目的:分析我国玉米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低密条件下不同时期品种杂种优势逐渐增加,高密条件下杂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多层滤纸法和沙培法,使用100MM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玉米幼苗,研究盐胁迫对转耐盐基因和普通玉米生长及生理指标可溶性糖(WSS)、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与普通玉米相比,转耐盐基因玉米的生长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玉米幼苗的生理指标均出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的含量均成增加的趋势,转耐盐基因玉米叶片
加入WTO世贸组织,中国的种业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另一个春天,可是,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洋品种的冲击,也使我们面对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只有种质创新,培育出真正高产真正抗性好真正适应国情的品种,才能使我们更快更稳的发展。玉米新品种YH416是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以Y050为母本,H295为父本选育出来的早熟密植玉米杂交种,经过2010 -2011两年的密度研究及品比试验,以高密度种植、抗病抗
试验采用盆栽设计,对安单系列玉米杂交品种进行不同施肥水平的试验,通过测定各玉米品种的生物学生理指标及经济产量,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耐低氮胁迫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耐瘠能力:安单3号>顺单7号>安单778.
通过对四叶期转抗旱基因玉米2011ZW69-3、2011ZWD31、2011ZW69-2、2011ZWD30和普通玉米2011ZW69-1(CK)的幼苗进行同等水平的干旱胁迫,分别测定干旱处理前和干旱7天后植株叶片可溶性糖(MSS)、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3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5组玉米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即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的含量均成
以一对抗(感)烟嘧磺隆的糯玉米近等位基因系为材料,进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并研究其抗性遗传机理.结果表明:该抗性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公布的SSR标记和InDel标记,最终将抗性基因定位在糯玉米第5S染色体上IDP7704和umc2036标记之间,两个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0.3cM,暂命名为Nsfl.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糯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一定差异;自交系S181和N805都是较好的亲本,可配制出高产的优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