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卵巢癌原代标本中分离与培养肿瘤干细胞

来源 :第十一届全军妇产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癌在生殖系统肿瘤中死亡率居首位,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症状和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恶性进展快。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术后铂类/泰素药物联合化疗,虽然70%患者可出现完全缓解,但大多数在18个月内出现复发,表现为化疗耐药。高复发率及耐药率是卵巢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cancer stem cells,CSCs)认为肿瘤组织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构成;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癌细胞亚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的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复发、及耐药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分离培养卵巢癌干细胞(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 OCSCs)对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无血清培养方法,从卵巢癌组织及腹水中分离培养OCSCs;观察其增殖形成的卵巢癌干细胞球(ovarian cancer sphere, OCS)的生长和分化特性;流式检测明确其表型特征: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干细胞标志物Oct4、 Nanog及Sox2等在OCS的表达;并进行对化疗药物泰素和卡铂的敏感性试验,以期为OCSCs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维吾尔医治疗震颤性麻痹的疗效。  方法:主要观察28例典型震颤性麻痹临床症状、体征和以往病史并判断疗效。  结果:痊愈率为32.14%,总有效率93.5%。  结论:传统维吾尔医药物治疗震颤性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对下一步对照比较研究给予有利依据。
1969年,Edwards博士首次宣布人类卵子在体外的培养和受精已经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使人类卵子受精成为可能。至1978年终于诞生世界上第1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从此揭开了人类生殖工程研究的序幕。本文通过对辅助生育技术现状与未来的研究,总结出了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己经超越了治疗不孕的范围,逐渐进入了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和研究阶段,其内涵,也从辅助生殖过渡到生殖工程。
子宫内膜癌虽然总体治疗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经初次治疗后仍将复发。本文从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说起,阐述了其复发诊断的标准及复发的临床表现,并谈及对盆腔复发的处理和远处转移的处理,最后提及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组织中有P-糖蛋白过度表达,可部分解释此肿瘤对多种化疗药的耐药性,故可以考虑应用某种生化调节剂以消除P-糖蛋白转录的膜效应。
女性盆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三维解剖结构,其内组织结构众多,不仅涉及泌尿、生殖及消化三大系统在内的多个组织器官,还包括血管、神经、骨盆以及肌肉等多种成分。熟练掌握盆腔内众多组织脏器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预先进行个体化手术设计,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解剖学研究、CT/MRI二维图像在显示女性盆腔三维精细解剖结构及不同脏器之间的毗邻关系、个体化差异等方面能力有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正常妊娠的特点是生理性的高脂血症。孕期血脂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变化受人关注。对病理妊娠的研究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现了受损的胎盘血管的内皮损伤和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提示我们母体的异常的高脂状态在病理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蛋白a)Lpa(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子。而氧化型LDL-c即0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更为密切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高危妊娠,对母儿威胁较大,目前机制不清,而关于神经细胞病理改变更是少见报道。这为临床上控制神经系统症状及并发症带来很大困惑,以往的研究集中于脑血管性病变,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异常。同型半胱氨酸(Hcy)目前被认为是脑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谷氨酸为具有神经毒性和兴奋毒性的氨基酸。  本研究通过对妊娠大鼠同时施加同型半胱氨酸和谷氨酸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妊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弊端。  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  结果:剖宫产率总体呈升高趋势,从2002年至2005年剖宫产率由44.5%上升至66.2%,2008年至2010年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阴道分娩助产率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3.29%下降至2010年的0.05%,有显著性差异(P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由于本病多见于35~50岁已育妇女,其症状主要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因此传统治疗多以全子宫切除术为主。但是为什么要做子宫全切?是否可以保留宫颈?子宫腺肌症病灶分布对治疗决策有无参考价值?目前尚未见有文章专门对此进行论述。本文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近期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病例分析,探讨腺肌症的病理特点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应用一次性宫腔负压吸引管采集子宫内膜细胞,操作简单,痛苦小,而且成功率也较高,国外已有报道。诊刮术对患者有一定的痛苦,而且绝经后妇女宫颈狭窄、子宫萎缩的病人不能实行,影响了该术的有效实施。而用一次性宫腔负压吸引管采集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及其在临床实用意义方面的报导不多。  本研究目的在于用宫内细胞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性刮宫结合进行比较对照,观察阴道不规则出血妇女内膜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意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不明,已知与过多的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雌激素(estrogen,E)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发挥效应。已知ER有两种亚型,即ERα和ERβ。过去多数研究表明,ERα蛋白表达量随着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ERα蛋白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良好。Hu等的研究显示,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