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长春市农业标准化研究

来源 :2006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灵活运用软系统方法论,在对农业标准化的一般情形进行理论推断和借鉴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标准化的概念模型,探寻了长春市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性措施.
其他文献
保护性耕作改变了早作区冬小麦种植方式和习惯,本文根据对比试验情况,研究分析了在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不同生产条件下,冬小麦种植后土壤水分变化、病虫草害防治、抵御自然灾害、生长发育、生产成本和种植效益等情况。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总结出促进旱作区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冬小麦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是秸秆覆盖和苗带旋耕播种。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间发生杂草30余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农田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杂草普查采取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在借鉴加拿大保护性农业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收获后)、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除草方法试验研究。试验每个处理三次重复,设对照,随机排列。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发生杂草30余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杂草普查(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在借鉴加拿大保护性专家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收获后)、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除草试验研究。试验每个处理三次重复,设对照,随机排列。化学除草在苗期茎叶喷
1996-2005年对华北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免耕玉米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玉米田在玉米播种前杂草已经进入了3-4叶期,由于杂草出苗上的时间及空间优势,增加了防除难度。同时,经过多年的免耕之后,多年生杂草及难除杂草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利用上茬小麦的秸秆覆盖,当麦秸覆盖量达到7500kg/ha时,玉米田杂草密度比不覆盖的处理降低75.3%-82.8%
本文对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措施的农田CO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预测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的CO排放通量平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C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模拟计算的小麦翻耕、旋耕和免耕的农田CO排放量分别为1.778kg/m,1.755kg/m和0.911kg/m.
在兖州褐土和禹城潮土上免耕条件下,通过系列比较试验初步得出,控释尿素可显著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的积累,且控释时间越长土壤剖面硝酸盐的积累越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种肥混施情况下,控释尿素对玉米出苗无任何影响,而普通尿素或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混施则表现严重烧苗现象,玉米几乎不能出苗;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控释尿素对大田玉米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比试验显示,玉米最大有效叶面积有随速效尿素比
基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面临的环境状态,根据预警理论以及指标体系的优选原则,建立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包括警情、警源和警兆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对警兆指标进行了先行、同步、滞后性质的分类,对各个指标在反映大豆生产安全的不同时滞作用进行了区分.
本文在系统的分析了我国近几年的农业政策变化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所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构造了国家与农户博弈的策略集和效用函数,建立了国家与农户关于农业生产的博弈模型,得出在当前国家对农业的高投入政策条件下,农民应该扩大农业生产的结论,并且为国家的农业政策实施提供理论上的解释,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在国家不同政策时期的农业生产应对方案.
本研究是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为了适应农业结构的产业调整,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作业质量,提出了建设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的发展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研究结果为黑龙江垦区建立新的农业机器系统提供重要的指导,为下一步垦区全面实施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选择黑龙江垦区新建立的现代化农机装备试验区农业机器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方案,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理论价值.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过程中得与失的总结、评析与思考,对存在问题的修改、建议和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利于加强完善农业机械化法治建设,提高依法治机的水平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