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机电产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农业机械出口非洲为例

来源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电产品是世界贸易的主导产品和出口贸易中比较利益最大的商品,同时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主要产品,其对一国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的升级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机电产品作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支柱产品。对我国机电产品而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国市场,如何抓住时机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扩大产品出口,平稳度过危机,是当今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业机械向非洲出口以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为例,达到对其他机电行业的借鉴作用,以推动整个机电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
其他文献
论文从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外贸面对的国内外市场和经济环境,提出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为手段保持外贸的连续性竞争力;以保持外贸连续性竞争力为手段,保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目标实现的关联性思路。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FDI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资产生的影响,如外商经营状况恶化,外资流入放缓;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现撤资和减资;外资结构优化;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有新变化等。重点探讨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吸收外资存在以下政策难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过高;增值税转型增加企业负担;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工作不够细化以及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外销转内销存在较大政策瓶颈。最后给出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商品房销售价格近12个月以来,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国际资本对中国商品房销售价格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国际资本对于房地产一、二、三线城市影响各不相同,对于一、二线城市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外资流入的监管和引导,使中国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中印两国近年来一直都是遭受反倾销较多的发展中大国,所不同的是,印度还是对外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对外反倾销就显得很被动。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引入指控对称性指数和制裁对称性指数,并从国际地位、涉案国别和涉案行业等层面,对中国和印度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印度遭受反倾销指控的强度在减弱,而其对外反倾销的力度却在加强;中国正好与之相反。本文进一步剖析
20世纪后半叶,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速度和建设规模均令世人瞩目。以此为背景,本文以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智利、新西兰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为对象,应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测算我国与上述7个代表性经济体构建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贸易流量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作出国别比较,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制定对外自由贸易战略提供一定政策参考。
中日韩FTA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基于FTA的东北亚一体化也难以解决东北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从目前来看,东北亚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以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经济联合,而是在应对共同挑战方面的整体合作。因此,在继续推进中日韩FTA的同时,东北亚国家还必须将目前以对话为主的多层次、分领域的松散合作整合在统一的制度性合作框架内,构建超越FTA的东北亚共同体。
这次经济危机之前,我国实行的外经贸调控是紧缩性调控。目标在于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造成中国出口市场萎缩、需求的锐减,迫使我国的外经贸调节突然转弯,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放到优先解决的排名上,成了扩张性调控。两次调控当中,既有对立的方面,又有兼容的方面。通过三类经济扩张呈现三种关系。国家需要抓紧扶持与转型-调整兼容的两类经济扩张,适度对待与转型-调整相矛盾的扩张。在需求扩张中把
本文拟结合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过程和长期形成的整体结构情况,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化形势下,特别是面临金融危机环境下加快推动区域整合、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义和可行性。
贸易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国内外经济和贸易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贸易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有必要对贸易战略做出新的选择。本文从中国发展中经济大国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大国优势与贸易战略选择的关系,认为进出口贸易平衡战略是更加有利于中国贸易发展的选择。
跨区域外贸协作是在我国沿海沿边口岸与广阔的内陆地区搭建贸易合作网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外贸协作制度,构建多元合作主体、多中心治理的跨区域外贸模式。口岸功能向内陆广泛深入辐射,同时在不同地区间实现“多点对多点”的贸易联动,使港口与腹地达到最佳资源配置。逐渐形成以“港口—腹地”地域单元组合体为基础链条的跨区域外贸协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