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探讨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以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踝关节损伤在骨科日常门诊中较为常见。接近 5-10%的踝关节扭伤和 23%的踝关节骨折可以累及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联合韧带。踝关节周围的骨性或韧带结构损伤可以使得踝关节失稳。尽管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其诊断和治疗仍颇具挑战。诊断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表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判断往往需要术中固定踝关节骨折后进行踝关节应力试验(hook法和外旋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剂量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近三年来6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39例,平均年龄71.22岁;其中骨性关节炎4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痛风性关节炎2例.随机分成A、B、C、D四组组(n=15),A、B、C、D四组在术前三十分钟将氨甲环酸按10mg/Kg、15mg/Kg、20mg/Kg、25mg/Kg(稀释于25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骨折进行髓内钉固定,观察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髓内固定,其中GustiloⅠ型15例,GustiloⅡ型18例,GustiloⅢA型2例,通过初次救治进行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封闭创面,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髓内钉固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目的:探讨创伤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60例RSD患者,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为12—85岁,平均年龄61.5±8.1岁,受伤原因多是车祸、跌倒、暴力打击等.前臂骨折14例、手腕部骨折21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踝足部骨折18例、下肢软组织损伤4例.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式掌桡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到2014年5月的5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性别:男:15例,女41例。年龄25~82岁,平均67岁。按AO原则分型,B2型6例,B3型12例,C1型14例,C2型18例,C3型8例。通过改良的桡骨掌桡侧入路,注意保护桡动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等结构,采用"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部分骨折粉碎严
目的:探讨儿童浮膝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6月入院的19例浮膝损伤的患儿,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岁4个月—15岁,平均7岁10个月,年龄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男平均8岁3个月,女平均7岁1个月)。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机器绞伤1例;乘坐自行车摔伤1例,跌倒1例。左侧8例,右侧10例,双侧1例。
[目的]探讨肘关节僵硬镜下松解术后患者行综合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70例肘关节僵硬的病人行围术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 1.5 年~3.5年的随访.
目的通过骨盆骨折单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在临床疗效、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及并发症发生率几个指标的比较,探讨两种方法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较好的选择方式。
目的 总结在骨关节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其效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由此获得一定的心得体会。方法 结合骨关节科护理工作特点,落实整体护理的有关要求,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对病人感同身受,视病人为亲人,积极实施护士分层管理,N1、N2、N3、N4各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改革排班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避免职业倦怠的出现,实行责任制护理,落实岗位责任
目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因其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术后螺钉松动或拔出导致固定失败仍是常见并发症。而在过度肥胖或腰背肌发达的患者中,需要广泛的剥离牵拉肌肉等软组织,手术创伤大且置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