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5W功率放大器MMIC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GaAs PHEMT工艺,对PHEMT器件材料结构和大信号模型进行了分析,采用ADS软件建立电路原理图与版图,并进行优化调整,成功设计出了一款Ka波段功率放大器芯片.电路采用三级级联放大,使用Wilkinson网络结构进行功率分配/合成,各级选取合适的总栅宽以满足功率增益配置需求,采用容性支节加载型结构设置输入/输出和级间匹配网络.芯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34 GHz至36 GHz内饱和输出功率大于37 dBm,功率增益大于15 dB,功率附加效率为20%,芯片尺寸为3.07mm×3.71mm.
其他文献
基于修改的Deal-Grove模型和Arrhenius方程,通过提取氧化的线性速率常数和抛物线速率常数以及它们分别对应的活化能,研究了不同氮掺杂浓度对n型6H-SiC干氧氧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温度,掺杂浓度的增加也可以增大氧化速率;线性和抛物线速率常数以及它们对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提出一种新的结论,利用提取出的Arrhenius活化能的变化来解释掺杂提高氧化
文章根据Si1-xGex(锗硅)合金的CVD(化学气相淀积)生长特性和Grove理论,提出了Si1-xGex合金的生长分立流密度机制.基于分立流密度机制,从Fick第一定律出发,建立了Si1-xGex合金材料的CVD生长速率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气相传输与表面反应两种生长控制机制,不仅适于低温Si1-xGex合金生长的表征,也适于高温Si1-xGex合金生长的表征.
文章利用ISE软件进行了浮结(FJ)浓度的变化对SiC UMOSFET击穿电压影响的仿真,分析了FJ浓度变化通过对UMOSFET器件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给出了击穿电压和FJ掺杂浓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FJ浓度满足槽栅拐角处的电场峰值和FJ与下漂移区的PN结处电场峰值大致相等时,SiC UMOSFET器件的击穿电压最大,在最优的掺杂FJ掺杂浓度下器件的击穿电压达到了约1600V.
利用2D-ATLAS对AlGaN/GaN HEMT器件的击穿电压进行仿真,同时为实现半绝缘缓冲层,在GaN缓冲层中引入能级为EDA=EC-2.85eV的深能级受主和能级为EDD=EV+2.9eV的施主.仿真得到,器件击穿电压随钝化层介电常数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当介电常数为30时击穿电压达到346V.随后对不同介电常数钝化层的器件异质结界面处的电场和电势分布进行分析,发现随钝化层介电常数的增加,电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FeSi2合金靶、Si靶和Al靶共镀加后续快速退火工艺在4H-SiC衬底上制备了β-FeSi2/4H-SiC PIN光电二极管.采用Keithley6517静电计和探针台组成的集成系统对β-FeSi2/4H-SiC PIN光电二极管的J-V特性进行测试,发现β-FeSi2/4H-SiC PIN光电二极管在无光条件下加-5V偏压时产生的暗电流密度约为1.8×10-3A/cm2,而在光
本文结合典型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失效电路分析,讨论了闩锁效应、过电应力、静电应力等常见失效机理对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影响.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介绍了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常见失效机理,并对其分析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典型失效案例,对应用中出现的失效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于闩锁效应,通过在老化板外围加滤波电容减小电源噪声的影响来解决,而且对于多电源系统,上电顺序不当很容易引发门锁,因
目前,电路级单粒子效应仿真主要使用Hspice软件或者Hspice与Dessis的混合模拟仿真,但是GaAs HBT数字电路大多是在ADS中设计.本文使用Verilog软件建立了脉冲电流源模型模块,给出了使用ADS软件对GaAs D触发器进行单粒子翻转仿真的方法,获得了GaAs D触发器翻转时的临界电荷,翻转宽度随电荷量的变大而变宽.
本文利用Triquint TGF2023 5mmGaN高电子迁移率器件,设计了一款高效率C波段内匹配功率放大器.整个放大器由1个5mm栅宽的GaN HEMT、制作在陶瓷基片上的输入输出匹配电路以及功率分配与合成器组成。为使其具有较高效率,使用L-C网络对二次谐波进行调制,使其负载阻抗位于效率圆的中心附近.随后将基波下的源阻抗、负载阻抗匹配至50Ohm,并利用威尔金森功分器进行功率分配与合成.经调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算法,可用于二代导航接收机芯片的全数字自动增益控制(AGC)环路.算法利用卫星导航信号的高斯白噪声特性,以较低的电路开销代价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功能.通过对算法和电路的优化,增益收敛过程最多只需要两步,这极大地缩短了AGC环路的稳定时间.本文还讨论了该反馈AGC的稳定性,这个问题在同类的接收机芯片中很少提及.包含数字AGC、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和数模转换器(ADC)的完整
为解决视觉假体中数据传输速率、能量传输效率和体积之间的矛盾,本文采用16DAPSK高阶调制解调技术对信号进行调制,通过单线圈同时实现数据和能量的传输,信号在体内进行解调后,再通过数字控制电路控制刺激驱动电路产生微电流,作用于人体视觉通路来达到光幻视的目的.文中采用数模混合电路完成了调制解调电路和刺激器电路的设计.在以Cyclone IV E(EP4CE115F29C7)芯片为核心的FPGA硬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