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标志物质谱定量技术揭示硫芥毒代及毒理作用新特点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u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芥是难防难治化学战剂的典型代表,也是日本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主要组成。目前国际上研究者普遍认为,硫芥作为广泛的烷基化毒剂可引起多靶点多脏器中毒损伤,但其毒理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医学干预措施只能将其视为烧伤进行对症治疗。硫芥具有高反应活性,因此体内代谢过程极其复杂,目前的毒理研究存在一系列难点:现有毒代研究结果不支持其毒性特征,常规毒理学研究未能阐明其体内转归转化及物料平衡过程,缺乏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硫芥的内暴露效应等。近年来,本课题组专注于效应标志物质谱定量技术的开发,如化学转换、同位素稀释、诊断离子筛查鉴定技术等,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了硫芥的分析毒理学研究:① 研究结果证明了DNA加合物是最适的硫芥内暴露效应标志物,通过四种DNA加合物的LC-MS/MS同位素稀释同时定量方法,发现硫芥暴露后各脏器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骨髓、脑和肺组织是其损伤靶器官,存在高丰度DNA双鸟嘌呤位点加合物(Bis-G),因其可直接造成DNA双链断裂,揭示了硫芥更严重的DNA损伤效应;② 基于化学转化策略,使用高灵敏LC-MS/MS同位素稀释技术,解决了生物样本中具高反应活性的硫芥原型无法准确定量的难题,并首次发现原型硫芥在血液中存留时限可达数小时,以及硫芥呈现显著的“脂肪蓄积”效应(组织分布差异至少在15倍以上)等新的毒性作用特点;③ 发现并鉴定了硫芥新的氧化代谢产物以及一条新的重要代谢途径:硫芥首先氧化为芥子亚砜,进一步氧化为芥子砜,后者更易与GSH加合,最终经N-乙酰转移酶和β-裂解酶代谢。该途径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揭示了硫芥体内发挥毒性作用的一种重要新毒性分子,而且明确了其GSH耗竭机制主要是由其砜类氧化产物引起的,推翻了现有假说,并揭示硫芥暴露存在显著的“复合毒性效应”;④ 根据以上新的发现,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良好脂溶性的强亲电分子作为硫芥体内清除剂,并对其清除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可同时清除体内硫芥和砜类毒性产物。上述研究新发现实现了从全新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硫芥的毒理作用机制,并为其损伤医学干预新措施的制定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其他文献
电化学-质谱联用技术在表征电化学反应机理,药物代谢过程及化学成像有着重要的应用。现有的电化学质谱联用装置是通过流动的电化学池将电化学反应产物引入质谱进行分析,电极表面的产物不能立即被质谱分析,所以很难检测短寿命中间体。[1]本工作中,利用玻璃的亲水性和杂化电极的结构特点,首次将杂化电极用作微型电化学池,结合压电枪离子化进样法,使电极表面的反应产物或中间体直接进入质谱进行检测,并用该方法研究了尿酸氧
基于生物离子孔道的特性,孔径在2-3 nm之间的垂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自支撑薄膜(SNM)能够较好地模拟生物膜中的离子孔道[1]。在低离子强度(1 mM KCl)的情况下,双电层重叠,外加电场有利于调节纳米孔内多组分离子的传输行为。当外施加正电压时,即电场方向从料液指向渗透液,阳离子(MV2+)受到的驱动力是浓度梯度与电迁移力之和。因此,MV2+的通量较仅浓差扩散产生的通量明显变大,且随着外加电场强
荧光碳纳米颗粒(CNP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成像、荧光传感等方面.目前,CNPs的合成方法有酸氧化法,水热法,微波辅助法多种,但大批量合成仍有一定困难.实验证实部分工业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金量的CNPs,从这些产品中直接提取CNPs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从一种商品化着色剂中提取了其中的荧光组分,结果表明该荧光组分为富含羟基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和特殊的能带结构以及各种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新材料、超级电容器、超级催化剂、环保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用化学键合的方式将银(Ag)纳米颗粒修饰到GO(氧化石墨烯)表面,从而得到了Ag/PEI/GO纳米杂化材料[1]。利用 Hg 对Ag/PEI/GO纳米杂化材料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刺激增强作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检测 Hg2+[2]。本实验
石墨烯等离激元具有独特的电学可调性、低本征损耗及高度光场局域等优异的性能.通过调控石墨烯材料形貌以及电子结构,可以在近红外、中红外及太赫兹波段产生有效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得石墨烯等离激元在生物/化学传感器、光谱学以及红外/太赫兹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红外光谱能够提供分子的精细结构,在对物质的分析和鉴定中具有广泛用途.作为红外光谱的扩展,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ATR-SEIRAS)
双电势比率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高的灵敏度以及可在复杂体系环境中实现精确检测等优势,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将其作为ECL发光体[1],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电势比率ECL体系(图1),并将该双电势比率ECL应用于生物免疫传感。从图2结果可以看出,该ECL传感能够高灵敏的检测抗原,检测线性范围宽。
制备Co3O4/聚苯胺(PANI)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以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为表征手段,电催化氧化检测半胱氨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璃碳电极进行了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量电流响应.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半胱氨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电催化性能好,对半胱氨酸的电催化氧化两个线性校准范围分别为12-1280uM和1280-
大气颗粒物(APM)与很多人类疾病有关,特别是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的危害更大.大气颗粒物中的金属成分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金属成分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不仅与其总浓度有关,更取决于其生物利用态浓度.因此,研究大气颗粒物中金属成分的生物可给性对于评价其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类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有必要研究室内大气颗粒物的金属成分与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目前,
本文使用冰-模板法对铜菲罗啉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进行了冻干处理,热退火后合成了铜和氮掺杂的超轻多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CNRG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其它表征技术,给出了产物的完整形貌和组成分析.得到的产物CNRGO含有Cu2+-N活性位点,修饰到玻碳电极上后,对DNA的四个核碱基:鸟嘌呤、腺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均有显著的电催化活性,提出了相应的催化机理.为了获得最佳的实验条件
When an electronic conductor was placed in a fluid filled channel with an appropriate external electric field,Faradaic reactions could take place at both ends of the conductor,which was called a bi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