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itinib与5-FU、CDDP及X线联合应用对OSCC离体细胞抑制效果的研究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吉非替尼(gefitinib)与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联合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体外培养细胞株与单一作用对鳞癌细胞抑制强度有无差别,及差别程度;研究吉非替尼与放射线共同作用对口腔鳞癌离体细胞灭活作用与单一放射线作用的差别. 研究方法:①将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离体细胞培养,传代稳定后加入96 孔板分组加药,分为A、B、C、D、E 五组,每组3复孔,各组分别加5-FU、CDDP、gefitinib、getitinib+5-Fu、gefitinib+CDDP.37℃、5%CO2 孵育24h,MTT 法检测各组吸光值,计算各组抑制情况进行组间比较.②将三种细胞每种分为对照组、X 线组、吉非替尼组和吉非替尼+X 线组,计数后分别加入6cm 培养皿1×106 个/皿(每组设置3 皿重复),孵育24h,吉非替尼组及吉非替尼+X 线组加入含2.5μL的DMEM 5mL 其余组更换DMEM 后继续培养24h,在达到12h 后X 线组接吉非替尼组+X 线组给予8Gy X 线照射后继续孵育12h 后进行MTT 检测. 研究结果:①D、E 两组细胞抑制效果明显好于A、B、C 三组.分别统计各组组间差异性,经检验:OSCC1:AD 组:P<0.01、BE 组:P<0.01、CD 组:P<0.01、CE 组:P<0.05;OSCC2:AD 组:P<0.01、BE组:P<0.05、CD 组:P<0.05、CE 组:P<0.01;OSCC3:AD 组:P<0.05、BE 组:P<0.05、CD 组:P<0.05、CE 组:P<0.01.各配对组间统计均有统计学意义.②Gefitinib与X 线联合应用后对各组鳞癌细胞灭活作用显著增强,对照吉非替尼组,去除药物本身对鳞癌细胞抑制作用影响后,经统计学计算吉非替尼对X 线放射有增敏作用. 研究结论:Gefitinib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独作用于口腔鳞癌细胞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但与细胞毒类化疗药物5-FU,重金属类化合物化疗药物CDDP 以及常规X 线放射治疗方法联合时则能较大提高放化疗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儿少期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 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9年至2017年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130例18 岁以下的儿少期患者的135 块游离组织瓣移植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年龄、组织瓣类型、缺损区域、受区动脉、手术时间等因素对儿少期患者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的影响.采用SPSS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探讨舌癌的B 超和增强CT在舌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我院病理证实的术前行B 超和增强CT 检查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及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综合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48例患者之中,转移颈部淋巴结在增强CT 下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液性信号;B 型超声表现为:淋巴门结构不清以及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
研究目的:当晚期面中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可能累及鼻、颊及唇。虽然修复面中部及唇缺损的报道有很多,但是口腔括约肌的功能及美观,鼻翼的重建结果仍然受限。本研究拟报道一种有效的面中部缺损的重建方法。 研究方法:本病例报告了一例术后面中部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包括唇缺损,鼻缺损及颊部缺损,该患者肿瘤共复发三次,第一次使用面动脉肌黏膜瓣,风筝皮瓣及前臂皮瓣重建缺损,第二次使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缺损,第三次使
研究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唾液腺细胞中存在TLR9 蛋白异常高表达,但TLR9的改变对唾液腺细胞的影响仍不清楚.本实验拟探究TLR9 信号通路的激活对唾液腺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1.应用CpG Odn 激活人下颌下腺细胞系HSG的TLR9 信号通路,同时构建TLR9 过表达慢病毒转染HSG 细胞系,WB 法观察下游信号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评估T
研究目的:建立家族性皮肤黏膜静脉畸形相关突变TIE2-R849W的斑马鱼模型并初步探究可能的致病机制. 研究方法:于人源TIE2 cDNA 序列,通过PCR 点突变法,合成TIE2-R849W 突变基因表达体系并测序验证.将TIE2-R849W 质粒转录后,利用mRNA 显微注射技术,基于 fli1a:EGFP 转基因斑马鱼构建TIE2-R849W 过表达斑马鱼模型.记录斑马鱼的早期发育改变并定量
研究目的: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ORNJ)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外科治疗已较为成熟,但仍有着较高的术后感染及复发概率.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关危险因素及列线模型分析建立ORNJ 术后感染及复发预测评价体系,用于指导ORNJ的临床治疗.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5年期间的ORNJ 病例资料,利用Logistic 及Cox
研究目的:目的:分析额部岛状皮瓣修复眶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效果. 研究方法:方法:收取我院110例眶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直至2017年8月,并将眶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患者实施额部岛状皮瓣修复,将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对比. 研究结果:结果观察组眶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患者修复后的手术时间(70.22±11.36)min、修复满意度
研究目的:分析评价I-125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儿童脑膜旁横纹肌肉瘤的安全性与初步疗效. 研究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6例从2012年12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儿童脑膜旁横纹肌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了I-125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采用3D 打印个体化模板、远红外线导航等方式引导放射性粒子精确植入.随访评估患者的疗效情况,毒副反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本院临床病例及历史文献报道,系统的对头颈部结核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研究方法:我们回顾研究了200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 名头颈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系统回顾了自1885年在Pubmed 数据库中发表的头颈部结核相关文献. 研究结果:本院纳入研究病例包括17 名男性及43 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 ± 14.67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