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heng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以对,对-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氨基硅油(APSN)和环氧树脂(ER)共聚得到改性胶粘剂.对其固化条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等进行研究,对固化机理和胶粘剂分解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该体系固化温度较未改性的环氧树脂低,高温抗老化能力、韧性等性能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La0.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电化学放电性能及Mg含量的挥发损失问题.烧结温度在1023K以下时,XRD分析结果显示,合金由LaNi2、LaNi3、LaNi5三相组成,没有明显主相;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相边界为规则几何形状,相间存在明显成分差别.烧结温度在1123K以上时,XRD分析结果显示,合金由La2Ni7、LaNi3
概括总结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磁致伸缩材料的最新制备技术及当前应用器件开发,对GMM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个典型密封装置进行磁场分析,并进一步对极齿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密封装置的密封能力,减小了密封装置的体积,为实际设计提供依据。
采用微波法以Li2O3和TiO2为原料,在不同功率,不同比例下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钛复合氧化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其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用Arbin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了其充放电循环性能.
平板式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现在SOFC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SOFC三明治结构力学支架的阳极基底膜的制备是实现该设计思路的最为关键的技术.本文从粉末混合物的制备工艺以及阳极成型工艺两个方面综述了制备Ni-YSZ阳极基底的不同方法,其中粉末混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机械混合法、共沉淀法、包裹沉淀法以及燃烧合成法等,成型工艺包括模压法、流延法、涂层混合法、喷雾热解以及化学/电化学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为内相的脲醛树脂微胶囊.考察了加水量、搅拌速度、温度、聚乙烯醇用量以及间苯二酚用量对微胶囊相变潜热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具有适宜大小的内相液滴是制备具有相变潜热高、粒径较细的微胶囊的基础.间苯二酚的作用是加速囊壁固化,其用量应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备中对有机硅/SiO2涂层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光谱仪、SEM/EDS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形貌和光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复合涂层可以覆盖基体表面的小的突起和微裂纹,产生一个比较平滑的表面,能够减少涂层表面的缺陷数量,从而降低了原子氧对基体的侵蚀,使得基体材料的光学镜面反射性能得到改善.采用多层复合涂层可以避免在空间环境使役过程中由于防护涂
RF射频溅射法制备c-BN薄膜,使用离子注入法将Be注入c-BN薄膜中进行掺杂,测量了掺杂前后c-BN薄膜的表面电阻率,并计算掺杂后c-BN薄膜激活能.c-BN薄膜利用射频溅射两步法制备而成,离子注入能量为190keV,注入剂量在10151016ions/cm2之间,薄膜在离子注入后经400~800℃退火,并在薄膜表面蒸镀2mm×5mm的铝电极,以测量其电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掺杂后的c-
用射频溅射两步法制备立方氮化硼(c-BN)薄膜,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计算其立方相含量,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得薄膜的反射光谱R(λ)和透射光谱T(λ),进一步确定薄膜的吸收系数α随光子能量hv变化的关系曲线,计算出薄膜的光学带隙,其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本实验研究了掺杂不同含量的钛酸锶对铌酸钾钠基压电陶瓷物相结构、显微结构及其介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分析了陶瓷的相结构,利用SEM观察了陶瓷的显微结构,利用阻抗分析仪研究了该陶瓷体系的介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