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五龄第一天与第四天后部丝腺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不同品种五龄期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变化.发现不同品种家蚕从五龄第1天到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各不相同,说明不同品种之间五龄期后部丝腺细胞的生理代谢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细胞分泌丝素蛋白的能力有关.
其他文献
我市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湿,土地肥沃,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优质茧生产基地。现有桑园42万亩(1989年75万亩),由于受气候、环境、害虫抗性等影响,从1980年有记录以来,我市共发生6起暴发性桑病虫灾害,大约每隔4-5年就暴发一次,暴发的病虫种类达9个之多。历次因暴发所投入的劳力、农药和农业减收累计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影响较大。通过20多年对暴发性桑病虫害的调查
根据近几年实验和大田调查结果,总结太行山中段桑树生产和桑树保护的经验及教训,在优良桑树品种的引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上作了概况分析。
本文对云南省蚕业发展过程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研究,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建设过程中的云南蚕业由于市场变迁造成大起大落的实际,结合国内主要蚕区的技术对照,主要从云南省蚕种技术、养蚕技术、桑品种技术和桑园种植技术角度探讨四大技术因素对云南蚕业产业化进程的影响,讨论云南省蚕业为什么占尽天时地理仍会大起大落,产业规模难上台阶。同时针对2000年至 2004年这些技术因素的再度出现给后续的产业化带来的隐患进
桑树病害不仅为害桑树,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减产,桑叶质量变劣,而且造成蚕茧减产,茧质下降。因此,蚕桑生产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桑病及其防治研究。研究桑病发生、为害、传播规律,病原微生物种类以及控制技术,减少和控制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桑病研究的首要任务。同时,许多桑树病害及其病原微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深入研究,变害为利、造福人类。已在我国发现的桑病有100余种,其中能够为害成灾的有3
桑蚕丝蛋白质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气与透湿性、无毒、无刺激、与人体相容强的生物材料.本文总结了桑蚕丝蛋白作为人造皮肤、血管、肌腱、韧带、骨骼和牙齿等人造组织材料,以及作为手术缝合线、隐形眼镜、角膜、抗血凝剂、药物控释材料、功能性细胞培养基质、固定化酶载体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材料的功能开发和应用进展,还总结了桑蚕丝蛋白质在环保新材料、化妆品、保健营养食品等日化和环保领域的功能开发和应用方法.文章认为,由
本文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构建了96个中国系统二化性家蚕品种的DNA指纹图谱.5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07条有效带,最多的一对引物扩增出了24个片段,最少的仅有1个,平均8.9个/引物,表明各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微卫星多态性.家蚕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大值为0.2572,最小值为0.0951,根据每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利用UPGMA聚类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SSR扩增片段具有品种特异性,能准确地对各
本文利用Mann-WhitneyU的精确P值MonteCarlo统计方法,对春秋2个季节在田间喷雾"螨停"365mg/L(2000倍)质量浓度后不同天数采叶室内养蚕(处理),与相应对照的虫蛹生命率(RLP)、茧层量(Cs)和全茧量(Cw)进行检测,这3个指标处理与对照同时达到差异不显著时的对应的采叶期:春季为15天,秋季为13天.结果显示,"螨停"在推荐浓度使用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春季为15天,
将丝素与明胶两种溶液按一定共混比在不同条件下混合后,制备成丝素/明胶共混膜.分析共混膜的透气率、透水率及共混膜SFG4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结果表明共混比、成膜温度、烘干时间和乙醇处理对丝素/明胶共混膜的透气率、透水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制备方法和乙醇处理对SFG4的断裂强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蚕丝产业是湖北省的重点特色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蚕丝生产次产区,它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湖北省蚕丝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制定了"十一五"规划与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黄冈市蚕桑的产业现状,然后讨论了当前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黄冈蚕桑产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