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儒家的正义观

来源 :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的正义伦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西方的社会规范伦理。所谓社会规范伦理,是建立在外在的社会规范之上,而儒家伦理是建立在人的内在德性之上,因而称之为德性伦理。本文指出儒家的正义观,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它是在仁即普遍的生命关怀之下的正义,主张“以人为本”,而且包含了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关怀与公正对待的原则,因而是一种广义的正义观。其次,它以善为自身的最高价值,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视人为目的,而不是工具,这就避免了工具主义的侵害。这两点,是现代正义论所缺乏的。
其他文献
本论文旨在针对孔子思想,开展一「公民儒学」下的「道德思考」。这样的儒学不再是以心性论、主体自觉为核心;而是要以广大的生活世界为反省的对象、以广大而丰富复杂的历史社会总体为反省的对象,并把自己放在天、地、人交与参赞而构成的总体之中。从这总体之根源来说,即是从中国人的「道」上来说,这时候的「道」就不是世界之外的道,不是一个挂空的形而上之道,而是「天、地、人交与参赞所构成的总体」,并落到所谓的存有实践这
本文在简要地评论德性观念之后,将展现处理多样性文明之挑战的既有四种方式的抽象类型学。然后转向更为具体地分析处理方式并在此一部分的结束处考察未来—笔者相信—将会极具争议性的东西。它是位于类似笔者的处理方式与两个原则性对手—它们是笔者所谓的精致的自满和精致的蝙狭之拥护者—之间的一项争论。在此考察之后,通过探查从儒学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提取出来的几项典型解释,笔者将充实通常抽象的、早先的解释。它们能够有助于
本文首先考察了不同学者对儒学的四种不同观点,然而儒学家必须是自我批评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证明他们自我批评的范围和程度是合理的,这里考察的所有观点具有的另一个共同之处是对和谐的关注,因此,儒学必须反对压迫。只有通过拥有一种活动家的、社会批判性的角色,今天儒学家才能充分证明他们关于社会正义的立场是合理的—无论对儒学家本人,还是对任何与儒学家一同参与到动态的多元化的社会世界之中的其他对话伙伴而言,都是如
在儒家思想被介绍到西方学术界的过程中,关键的哲学词汇和儒教的专门术语被人们以亚伯拉罕式的宗教价值,而不是其本身所拥有的价值重写了。的确,在许多人眼里,儒家思想被看成是一个贫血的、次等的基督教教义。在《中庸》和中国古代相关的自然宇宙论中所发现的合作的创造力,宽泛地说是连续的从具体地点的创造,而不是关于一个制造意义的连续过程的的从无到有,更不是某些初始原因。
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种文明。要理解西方的传统,就必须了解研究基督教。同样的,要欣赏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就必须有义务的认真对待儒家的生活方式。基督教追求的是,在对神的信仰关系当中,治愈和解放人的环境。孺家要处理的是通过修身的方法来达到健康的自我,家庭和政府。两种文明都能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填补精神、情感和智慧的空虚来稳定社会。两者对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世界都有实践的效果。为了促进世
笔者探讨了自己对多元哲学的、精神的、文化力量与潮流的理解,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1.全球和谐与和而不同2.和谐的价值论基础3.基督教的全球化4.儒教徒于基督教徒的对话。
依据人的类本质建构起来的儒家伦理理应是普世伦理,具有普世价值。本文作者的这一认识,近来受到某几位学者的驳斥。本文是回应这一驳斥之作,但在形式上不采取“反批评”的做法,而是正面阐述三个问题:(1)普世价值之有无以及儒家伦理是否是普世伦理、具有普世价值;(2)承认普世价值与承认人有类本质的内在关系;(3)说马克思不承认人有类本质是对马克思“人学”的误解。
到今天,不同文明之间展开对话,己成为文明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历史上,两个成熟的文明之间,若没有或不能对话,就可能会发牛对抗。战争是对抗的终极表现。这就是典型的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给与当今人类的最大警示。对话,不仅是人类的基本交流形式和天性,也是文明起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对话,不仅仅能够帮助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够帮助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自我的文明。
儒家哲学可以概括为仁礼中和之道。中和之道成为一种中华精神,它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对话在世界文明对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指出应该让当代温和主义流行起来。
本文侧重于“基督教界”前期,即这个时期基督教还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和权威,基督徒还是少数(经常遭到来自社会的敌意和政府的迫害)。笔者认为这段时期能够给人们更多有用的先例,能够给基督徒带来勇气,使他们在现代多元文化和基督教处于非主导性的社会中的努力保持基督教信仰。在这种情况下,基督徒既要保持基督教信仰的特性,也要在他们所不主导的文化和政治体制中成为好邻居和好公民,而非试图强制性的控制。笔者同样认为这段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