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工作“+”法--兼谈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角色转换

来源 :第四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0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当高等教育在以大学视频公开课(OC)、慕课(MOOC)等为代表的互联移动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一场革命性演变的时候,重点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大学出版社在坚守传统出版的同时,也纷纷关注着这场革命对出版产业带来的影响.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索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到“互联网+”的模式转变,推动互联网与出版工作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在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工作、推动高等教育教材出版人才建设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编辑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信息的采集与选题策划、产品的加工与制作、产品的营销与推广着手,对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编辑工作新范式进行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也日新月异,因此许多图书出版单位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新媒体部等相关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就目前情况来看,数字出版的专业人才还是十分紧缺的,不少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人员是从原有的技术维护人员转化而来的,个别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人员来自信息技术企业或互联网企业.他们在承担社内电脑、网络维护的同时,维护出版社的网站,并与技术商或平台商合作,进行数字出版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个人最重要的核心资源.社会各领域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这是人类知识的大积累,也是“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这些高速增长的数据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数据分析、云计算、物流网、移动互联等综合数字应用技术风云突起,对出版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策划选题的能力提出革命性的要求,为出版企业带来了获取更丰富、更深入和更准确出版资源的大量机会,更是对信息传播者提出不同以往的要求,对出版
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更要融合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与之融合达到策划、推广、销售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图书是一项集体活动,做书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需要每一个环节紧密配合,也自然离不开大家的集体努力。“互联网+”时代下的出版人不仅仅是简单的编辑,更要求以更加开放性的互联网思维心态来运作传统图书。很多出版人通过图书运作、针对固定读者打造平台,通过活动、讲座、视频等产业链与传统图
“互联网+”时代,出版企业需要大量的有互联网思维的内外部人才的贡献,才能顺利实现“互联网+”的转型,而对于这些人才的管理,如果能基于“互联网+”的全方位人才管理手段为员工缔造一个互联网应用的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一点一滴的人才管理活动中不断提升出版人才的互联网应用技能与“互联网+”意识,将极其有利于推动这一具备历史意义的转型。
从“主题出版时代”到“互联网+中国化时代”,中国出版将集体地被推进这个“场中央”,从而将产生一系列的裂变和变革,为整个国民和中国—世界道路提供全新的“新智识体系”:在当下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包括下一代)和海内外青少年在人群细分之后重新“组织”的“互联网+”时代,以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中华文明—全球文明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世界新秩序重建中的“中国化”大格局,知识体系、智慧体系和国民意识形态认同体系重
“互联网+”时代的器与场决定了编辑要有互联网思维,既要务功夫过硬的“实”,也要务修为了得的“虚”。而编辑功夫修为的由内及外和内外兼修,离不开自我提升过程的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不日新者必日退,“互联网+”所需的好编辑自然亦需要德才兼备、素质优良,但他更需要不抱守传统,拥抱技术,顺应时代。唯有如此,他才可能做到为做好书“立言”,为打造具有强大实力的出版机构“立功”,为服务教育和社会“立德”。“生活不只
在教材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MOOC元素、适合混合式教学的新型教材一定比传统纸质教材要“火”,这是因为它至少多了一个拥有大规模(成千上万)目标读者群的宣传渠道。例如,2014年9月初,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主讲的“金融学”MOOC正式开课,恰逢与资源共享课关联的新形态教材《金融学》出版,经过MOOC课程和MOOC平台的宣传,该教材在网上销量大增。显然,在MOOC主导的教材研发环境下,只要掌握MO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成为主流技术,语义技术、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服务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逐渐兴起.在数字技术引发媒介融合的大传播时代,出版企业面临人才流动频繁、复合型人才缺乏、技术型人才流失等问题.
“互联网+”的时代是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是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个需要所有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时代。作为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动画(漫)作品,也亟须改变。事实证明,传统的动画出版之路行不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动画出版人才需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有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去中心化和权威化,协调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