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条件下共晶SnBi焊点电迁移过程中组织形貌的演变

来源 :第十一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电子产品节能、环保与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室温和高温(100℃)条件下共晶SnBi焊点的电迁移特性。试样采用Cu/SnBi/Cu的对接接头,电流密度为5×103A/cm2。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通电465h后,焊点的阴极界面处出现了一些空洞和裂纹,阳极界面处则堆积了一排颗粒状的Bi小丘,然而基体内部的显微组织变化不是很明显,sn、Bi相颗粒略有长大,但仍保持着其两相的均匀分布。然而高温条件下通电115h后其电迁移行为却异常显著。整体焊点形貌变的凹凸不平,钎料的损耗使得阴极附近局部发生严重塌陷;由于Bi原子不断由阴极向阳极聚集形成了一层很厚的“Bi墙”。为了进一步观察焊点内部显微组织的变化,我们对试样再次进行了抛光。 抛光后发现:均匀的sn、Bi两相分布已经不复存在,Sn原子已经消失殆尽,而大部分Bi原子都聚集在阳极附近,形成很厚的且连续的Bi层。阴极附近形成了许多块状的Cu6Sn5金属间化合物,阳极界面处Bi层和铜基板之间依次形成了很厚的Cu6Sn5层和薄薄一层Cu3Sn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电迁移实验的进行,无论是在室温条件下还是在高温条件下,sn、Bi原子都会发生扩散迁移,而在高温条件下原子扩散迁移的速度更快。高温条件下原子的扩散迁移能力更加活跃,加速了阴极钎料的损耗导致电流密度的局部高度集中,产生大量的焦耳热,从而引发焊点的熔化。熔化状态下Sn原子与Cu基板反应加剧,进而形成了大量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严重降低了焊点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机房设备工艺接地(技术接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电磁兼容(EMC)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机房设备工艺接地观念的转变,浅谈了数字设备工艺接地与传统接地在理念上的区别
2001年,溴科学与环境论坛委托荷兰鱼类研究所从五个欧盟国采集环境样本(荷兰、比利时、德国、爱尔兰和英国),分析表明,在淤泥沉积物中发现痕量的十溴二苯醚,因为欧洲并不生产十溴
本文对Sn-0.7Cu钎料以及外加纳米级不同体积含量Ag颗粒的Sn-Cu基复合钎料进行了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及蠕变断裂寿命研究。结果表明,1vol%Ag增强颗粒的Sn-Cu基复合钎料的钎焊接头
会议
针对制造企业产品环保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管理,规避产品环保所涉及的风险,进而满足法律法规以及客户的要求,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要完成有效的综合培养,按照国家教育改革总体要求,实现全科定性的优秀教师培养目标,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质.农
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低、解决问题能力弱等问题,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往往使其容易遗忘所学的数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与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未成熟,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提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7-9年级)中,要求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数学学习信心的
快乐教学法是指教师借助剪接、浓缩、扩充等手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利用游戏、娱乐、动作手势等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快
“问”是教学的载体,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通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促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