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拔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扩展基础承载性能试验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2个相同尺寸混凝土扩展基础分别在上拔、上拔与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室内足尺试验概况,并根据加载过程中的基项荷载位移、基础主柱纵筋应变、扩大端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等试验数据,分析了2种荷载工况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承载变形特性及混凝土裂缝发展规律。结果表明:①上拔和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基础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呈现出两阶段特性,而水平位移曲线随水平力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水平荷载降低了扩展基础的抗拔承载性能;②上拔和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基础主柱横截面部分受拉、部分承压,在基础立柱与底板连接处的拉应力最大,混凝土裂缝未贯穿全截面,而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扩展基础主柱全断面受拉,裂缝贯穿全断面。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解释碱性孔隙侵蚀对缓冲/回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模拟高碱性孔隙水,对初始干密度为1.70g/cm3的高庙子(GMZ)膨润土试样开展渗透侵蚀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试验和透射电镜(TEM)试验对侵蚀后试样的表面特性进行观察,结合碱溶液侵蚀对膨润土试样膨胀性、渗透性、孔隙比和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规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碱性孔隙水的入渗侵蚀会
本文基于颗粒流理论,采用PFC2D程序,对松散堆积体滑坡中抗滑桩加固的土拱形成、发展及破坏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揭示细观因素(摩擦系数和孔隙率)变化对桩土共同作用性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抗滑桩首次形成的土拱效应承担极限承载力,土拱破坏后,后续形成的土拱效应承担残余承载力,残余承载力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在一定范围内,摩擦系数对土拱效应影响较大,土体摩擦系数越大,土拱效应越明显,土拱极限承载力越大
地震伴随着强大的能量释放,引起大范围的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巨大的“地震载荷”施加给油气井套管,造成套管的非正常损坏。套管完井结构的长度远大于直径,将平面SH波作用下套管完井结构的动力响应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法,将入射SH波、散射SH波和折射SH波的势函数展开式,根据套管内边界自由、套管与水泥环完全联结和水泥环与围岩完全联结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所研究
本文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研究了交叉锚索对均质、层状和块状三种典型岩体加固前后的抗侵彻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介质类型(均质、层状、块状)对侵彻深度影响不大;分析了弹体在加固模拟岩体与未加固模拟岩体内侵彻深度相差不大的根本原因,指出提高模拟岩体的抗侵彻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提高模拟岩体材料的抗压能力,在模拟岩体内配置的锚索含筋率较小时,虽然能够提高模拟岩体材料的抗拉强度,但对模拟岩体的抗侵彻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利用
通过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来获得桩土参数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试桩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以桩顶的实测信息来反演桩土参数,其中比较成熟的CAPWAPC法主要用试凑法来反演桩土模型参数,其反演结果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且正确性过于依赖操作者经验。本文尝试以CAPWAPC法所采用比较成熟的桩土模型为基础,引入基于最佳摄动量法的局部优化方法来反演桩土参数。在弹性波波动方程隐式差分的基础上,对反演参数采用摄动展开并推导出参数
口孜东矿井底车场支护试验采用新集矿区较为成熟的单一锚网索喷或架36U型棚支护形式,单一36U型棚支护试验时,出现棚梁、棚腿弯曲、扭曲量大,U型卡螺丝断裂、巷道严重变形等现象。试验表明单一支护不能控制口孜东矿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为此,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深井巷道高强复合支护的探索。口孜东矿属千米深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围岩状况较差,在深井高地压的条件下,巷道难于维护,通过积极探索,初步确定了合理的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特定围岩地质条件下,新建隧道采用明挖、暗挖2种不同方案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的影响。通过对明、暗挖方案下围岩地层位移、小角度近距离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的变形及安全性的比较,得出如下认识:①虽然在开挖变形控制上暗挖方案优于明挖方案,但从施工过程的变形曲线上看,明挖方案优于暗挖方案;②对于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明挖方案优于暗挖方案;③明挖方案对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干扰
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分析了路堑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路堑边坡土体对地震波有放大效应,并用频谱分析解释此现象。该动力放大效应是引发路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处理路堑基底时,应考虑边坡的临时防护与加固,确保路堑边坡运营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通过计算终态的位移云图及监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分析了地震动在坡体中传播引起的位移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以指导施工。地震荷载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隧道附加纵向变形值,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对其进行拟合,并通过曲线拟合方程计算基坑影响范围内隧道纵向变形曲率的分布,以判别隧道纵向差异变形的敏感位置,从而评价隧道在不同抽条开挖方式与不同开挖工况下的变形状态,为基坑支护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基坑中心位置隧道的纵向变形最大,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变化最大的区域为隧道纵向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置。说明对于由基坑开挖引起的近接隧道保护问题而言,在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