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PDox支架复合大鼠PPARγ基因沉默BMSC治疗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500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mlifem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基因的发夹状干扰RNA(shRNA)的携带盐酸强力霉素(Doxycycline hyclate,Dox)正向调控"Tet-On"系统的表达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制作Dox微球,组成 "BCP/Dox"支架缓释系统。将BCP/Dox支架复合转染的大鼠BMSC后,植入大鼠骨缺损处,探讨骨缺损的靶向基因治疗新的方法和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骶尾部神经源性肿瘤较为少见,相关报道较少,由于其起病隐匿、发现时肿瘤巨大、局部血供丰富、解剖复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后路手术切除骶尾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 年1月至 2010年12月,共收治16例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时年龄17-62岁,平均39.9岁;男性7例,女性9例.良性肿瘤12例,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肿瘤4例.
Background: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IRT1 in articular cartilag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knee osteoarthritis (O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目的:通过对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优势。方法: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系统)顺行插入治疗的3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以准确了解骨折的类型。选取骨折类型为AO分型:其中A2型17例、A3型9例、B1型7例、B2型4例作为该手术方法的适应症。
[目的]分享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在皮肤缺损治疗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了11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进行治疗并闭合创面.术中清除创缘变性坏死组织,先用双手推动创缘行Pinch试验,确认无法直接闭合创面后,安装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从创缘张力相对小的部分进行牵拉,皮内对合针距皮缘1cm钩住双侧皮缘,安装对合针套杆、针槽,导入单、双向对合针拉杆,手法合拢类弹簧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在颈椎疾患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后的347例颈椎疾患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358例颈椎疾患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三维有孔壳聚糖支架对牙髓干细胞(DP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潜能.[方法]通过冻干技术构造有孔壳聚糖支架,分离、培养DPSCs.DPSCs种于壳聚糖支架上,通过CCK8和ELISA试验分别检测DPSCs的存活率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扫描电镜(SEM)观察壳聚糖支架的形态特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皮缺损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实施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40例患者,年龄19~74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皮肤缺损15例,感染性伤口7例,皮肤脱套伤8例,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外露10例,均在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21天。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利用锁定加压钛板及Herbert螺钉手术治疗新鲜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科共收治新鲜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状骨骨折获得完整随访患者共14例,均采用掌侧入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及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
骨科手术患者由于麻醉及某部位手术后而处于被动体位,需要长期或一定时间卧床,不能自行翻身,预防压疮是护理关键﹝1﹞。目的:为保护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发生褥疮,需定时每2-4小时翻身一次,一般翻身至30°为最佳舒适体位及预防压疮最佳体位﹝2﹞。为卧床患者翻身,增加患者舒适感,缓解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Bone callus, generated during fracture healing, is commonly discarded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bone callus and its possible us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