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累积损伤模型的软土地层地下结构物震稳定分析

来源 :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w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场 地累各损伤破坏机制,根据概率和事件计算方法,给同一种场地液化概率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一种基于累积抽伤模型的软土地层地下结构物抗震稳定分析方法,并对一实例进行了计算.
其他文献
本研究根据其纬度分布广的特点,对春季和冬季哈尔滨和湛江两地褐家鼠的繁殖特征进行比较。指出,高纬度地区雄鼠季节间繁殖特征的差异很大,但冬季雌鼠的高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似乎表明其卵巢仍具有较高的活跃性;而在低纬度地区,雄鼠的繁殖特征季节差异不大。另外,褐家鼠睾酮水平高纬度高,低纬度低的特点与先前大多数研究相符合;但皮质激素高纬度低,低纬度高的特点则有所不同.褐家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繁殖调控机制还有待于进
从甘肃兴隆山养麝场因患消化性疾病而死亡的高山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鉴定出病原性大肠杆菌。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D-S24和JD-S33序列相似为100%,并且在系统进化树上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因此认为就是一个菌株。同时这个菌株和大肠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菌株聚为一簇,且与E.albertii LMG20976T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又称黑唇鼠兔(black lipped pika),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鼠兔属(Ochotona),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和关键种,对维持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的取样几乎覆盖高原鼠兔的整个分布范围,研究了取自青藏高原海拔3275~4807m范围内21个种群449个个体的高原
2005年2月和2008年9月,在海南岛采集了鼠类标本,进行了形态学和核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海南岛白腹鼠属分类地位。海南岛尖峰岭采集的2号雄体标本显示出N.tenaster的形态学特征,但其核型有个体变异(2n=50或52),与已经报道越南的N.lotipes核型(2n=46)以及来自广东、山东和陕西的社鼠N.confucianus核型(2n=46)不同。海南岛尖峰岭、吊罗山和琼中采集的28号标
哺乳动物最大持续能量收支在决定物种的地理分布、生存适应和繁殖成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动物持续能量收支的限制因素和生理机制时,不仅应考虑其生存环境、繁殖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不能忽视动物的种属差异。
能量摄入高于能量消耗,造成能量过剩,从而导致肥胖。为了研究体重高低对动物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从175只雄性成体长爪沙鼠中筛选出16只高体重(106g-130g)和16只低体重(55-75g)的雄性长爪沙鼠,分别分析了身体成分、内脏器官、T细胞介导免疫功能、血清瘦素、静止代谢(RMR)等指标的差异。发现:(1)高体重组动物的体重、胴体湿重、胴体干重、体水重、去脂胴干、体脂重、体脂含量、皮下脂肪均显著高
本研究用PCR法扩增山东省沂南、临朐和曲阜三个地区各30只黑线仓鼠FSHβ亚基基因1973 bp序列并进行测序,该序列包括FSHβ亚基基因部分5′端(394bp)、完整外显子1(38bp)、完整内含子1(604bp)、部分外显子2(162bp)和部分外显子3(775bp)。结合三地采样点的地理距离分析得到,三个地里种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人为的生境片段化比自然的生境片段
在文献[1]基础上,考虑流场的紊动应力、床面阻力和自由表面切应力,建立了二层流体浅水模型.在模型中,采用各层内任意点z速度水平分量代替传统的垂向平均速度,推导出了各层速度的三个分量及压力由各层内点z速度水平分量表示的沿垂向分布,且随z距交界面距离不同,该二层流体浅水波演化模型具有不同的色散特性和非线性.该模型不仅适于模拟波浪沿水平方向从深水域向浅水域传播时的折射、绕射和反射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研究在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一般方法,对煤(岩)损伤变形及能量耗散进行了讨论,利用弹脆性、粘弹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了煤(岩)破坏阶段的能量积聚和耗散特性,得到了冲击矿压发生的能耗判据,探讨了煤(岩)在弹脆性和流变条件下的冲击指标.
本文对区域介质品质因子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收集到美国西部的强震观测资料将美国西部切分为两个小区进行反演确确定各个小区的品质因子,并与收集到了世界范围内几个大区域内的介质品质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