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来源 :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t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信息技术的手段整合网络资源和传统教材文本资源,逐步形成数字化校本课程。
其他文献
少儿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他们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他们可以阅读大量书刊、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社会阅读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服务者,少儿图书馆应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基础上,根据少儿心理、生理特点,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少儿读者走进图书馆,增加图书馆"人气"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但仍需要良好的外部监控与及时的评价反馈机制来帮助学习者调控学习进程,帮助教育者详尽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在开发《微机原理与应用》网络课程时我们结合本课程特点和学习实际要求,在网络课程中设计了一些具有过程性评价功能的模块,旨在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评价,引导学习者高效学习,帮助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详尽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by doing)的外语语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笔者在自己所在学校高中政治组进行了“资源化+个性化+数字化”备课策略的改革尝试,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教师备课的资源化和个性化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政治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在多维数字资源的运用和充分展现教师个性等备课策略上各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备课策略的提出、实施、原则和所取得的成效及需要改进的问题等方面加以论述和研究,试图找到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性的钥匙。
笔者在对现代信息技术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成功经验,不断实践、总结,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文对此模式进行了阐述。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对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对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教育信息化得以实施,各地逐步建立起多媒体网络系统,广大教师进行网络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日益为教师接受并采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图片、影视资料,文字呈现,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料,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成为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有效“施教”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共同缔造有效的中学英语教学。就教师“施教”而言,其有效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研究者介入学生学习过程;就学生学习而言,切合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软件的使用对其有效性实现关系重大。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开展网络课程评价是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才是成功的网络课程?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才是网络教育所需要的网络课程?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得到广泛认可的、合理的、可行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笔者将针对网络课程的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