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圣寺为例分析山西寺观彩塑病害特征及原因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形式,彩塑历史源远流长,在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山西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遗存有大量寺观等古代木构建筑,保存有大量彩绘泥塑,其塑造工艺和材料与北方其他地区的情况大体类同,基本都依附于寺观庙宇等古代建筑内.据初步统计,山西境内目前保存下来的自唐代至清代的彩塑有2万余尊,是研究我国彩绘泥塑制作工艺及历史发展的绝佳实物例证,意义重大.但随着时代推移,各种内外因素对其产生的各种病害也迫切需要密切关注.笔者在对福圣寺元代彩绘泥塑文物近两个月的现场实地考察之后,全面深入地对该寺彩绘泥塑的病害种类、程度、面积等进行了前期调查,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并结合多年来对山西省多处寺观彩绘泥塑病害的调查研究资料做一个总结,对山西省寺观彩绘泥塑普遍存在的病害类型以及病害成因做一个简单的研究探讨.福圣寺与山西省其他地区由北到南的寺观彩塑普遍存在有:表面污染,颜料层脱落、龟裂、起甲、粉化,胎体残缺、断裂、裂隙,酥粉,木骨架断裂、残缺,水渍、泥渍,修复痕迹.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有:胎体材料配比的差异性,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害气体、光、水分的运移,建筑物的年久失修,历朝历代人为修复的差异,后人主观的修补.还有一些病害存在特殊性,主要有:酥碱、倾斜、移位、烟熏、动物损害.产生这些病害的原因同样也是受到环境与人为的因素,但因每处寺观所处的小环境不相同,提供了某种特殊的病害发展环境,这些病害对彩塑的保存是毁灭性的,病害慢慢恶化,得不到及时处理,最终消失.游客在彩塑上的涂写乱画、偷盗者的破坏,这些对彩塑的破坏相当严重,也是彩塑病害发展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博物院地下展厅及陈列厅的空气微生物数量监测统计及种群的鉴定调查,通过长达一年的数次实地采样分析实验,验证了当初展厅在设计时将参观区与文物区隔离能有
随着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文物保护逐渐由"抢救性"转向"预防性".为贯彻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本文从制作文物包装无酸纸包装(囊匣)的材料筛选、工艺设计、
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发掘于上世纪30年代,为高约15m、宽约2m的立壁状红土堆积.由于其常年暴露在室外,出现了较多的病害状况,亟须进行一系列以化学加固为主的保护措施.根据第2地
以森林生态学为基础,从景观生态原理出发,结合GIS相关软件,采用多项指标,分层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普白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及生态安全的隐患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宏观大裂隙容易造成土遗址的掉块、脱落、坍塌,是危害土遗址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唐皇城含光门门道土遗址存在的宏观大裂隙,利用极限平衡原理,采用有限元ansys分析软件,建
天然抗菌肽是广泛分布在细菌、病毒以及动植物等各种生物体内的一大类具有抑制和/ 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昆虫中的不含半胱氨酸的线性cecropin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重要的采矿遗址,由于自然风化和采矿振动造成严重病害,因此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本文针对巷道围岩的表层粉化展开了化学加固的试验研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方法研究了青铜材料在含臭氧的空气环境中的初期腐蚀行为和机理,通过监测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表面镀青铜石英晶振片的频率变化,得到了
会议
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缩短工期、便于施工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对变形有严格要求且基坑支护空间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是基于双排桩支
近年来,溶瘤腺病毒作为抗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开发一种有效的溶瘤腺病毒治疗平台,使腺病毒的溶瘤性和基因的抗肿瘤作用相互促进,将极大呈现出病毒-基因治疗的潜力。